2025年1月21日 | 星期二
 

梁志祥:推展跨境救護車服務

2018-11-22
梁志祥
立法會議員
 
AAA

AMBU1.jpg

民建聯上月舉行《跨境安老服務發展和挑戰》圓桌會議,多位跨境安老的服務提供者及關注此議題的應邀講者皆在會議上提出,長者到內地定居的最大障礙是醫療問題。

在歷史因素和一國兩制的模式下,香港與內地的醫療服務體制截然不同。香港的醫療服務由醫管局中央作統籌,每年獲得特區政府固定撥款資助,在政府補貼措施下,市民不論尋求內科、外科或其他醫療專科診治,每天診費固定,醫護團隊的薪酬制度固定及具透明度;內地方面則恰好與香港相反,醫院採取獨立運營模式,在市場政策主導下自負盈虧,在得不到政府補貼下,病人須「用者自付」,大多以醫療保險來支付診金,醫生薪酬按績效及行獎金制,診費多寡亦與醫生名氣掛鈎,雜項針藥手術費亦是浮動價格。故此,在內地居住的香港長者一旦身體不適,由於他們沒有內地醫保,要麼自掏腰包到內地自負盈虧的醫院就醫,要麼就長途跋涉返港到公立醫院輪候急症。

自2000年4月便開始獲社會福利署委任為代理機構的國際社會服務社,其行政總裁邱浩波指出,參與「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長者大多出身自基層,他們返內地定居除了為與家人團聚外,亦因為內地生活費較低,若要為醫病而有額外開支,他們總會可免則免,大多是購買成藥服用,若病情惡化便召救護車返港。

但召喚救護車對長者來說都是非常折騰,現時救護車不得越過邊界,長者召喚了內地救護車到達關口後,必須換車,改乘香港的救護車前往醫院,到達急症室後再按長者的病情依緩急次序就醫,這樣令長者的病情不免被耽誤。根據消防處的資料顯示,每年救護車奉召到過境口岸移送病人到醫管局醫院大約為5000多宗,即平均每日大約逾15宗,數目絕對不少。

許多長者移居在內地前,並未想到老來為了醫病要奔走兩地。長者有自由意志選擇安老的地方,政府有責任要改善跨境安老的配套,首要是解決醫療服務問題。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與內地政府商討,設立跨境救護車互通機制,透過非政府機構專門營辦跨境救護車服務,於特定口岸設立專營救護車通道,使長者毋須大費周章於邊境口岸轉換救護車便可直送醫院搶救,相信這不但可加快長者返港時間,盡快獲得適切的醫療服務,同時亦可以保留資源讓本港救護車為本地居民服務。

《跨境安老系列三之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