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填海觸及既得利益 突破困局須擇善固執

2018-10-22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sea1.jpg

對於「明日大嶼」計劃遭到不少批評和攻擊,相信林鄭特首會感到相當鬱悶。幾乎所有香港市民都認為必須解決房屋問題,幾乎所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大力增加土地供應,而填海造地不單在香港,在全世界都是提供土地的主要途徑。為什麼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卻會遭到四方八面的攻擊?甚至連政府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都指對計劃「感到詫異及失望」,小組成員曾鈺成更「提醒」政府「公眾支持1000公頃填海計劃,不代表同樣支持1700公頃填海計劃」。為什麼市民一直希望政府解決房屋問題,到政府動真格時,又突然出現這麼多的質疑?

《孟子.離婁》說過:「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指的執政者必須顧及大族巨室的想法,只有「不得罪於巨室」,才能暢順施政。回到今日香港,房屋問題之難,正在於任何拓地都會「觸動巨室」、「得罪巨室」,而這裡指的不獨是擁有大量土地及利益的發展商,更包括所有與房屋有關的既得利益者,當中既有「巨室」,亦有一般市民。

填海觸及小市民利益

有人以為填海觸及的只是大發展商、大財團的利益,但其實,不少市民同樣是填海的既得利益者,就如不少市民都擁有一套甚至以上的物業,他們雖然認為房屋問題十分嚴峻,但如果要大規模填海、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令樓市出現較大幅度調整,物業價值縮水,他們會支持嗎?農地、棕地的業主,本來擁有大量土地待價而沽,「明日大嶼」一次過提供過千公頃的土地,政府再不用到處覓地,他們會支持這個計劃嗎?至於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發展商,自然也不會樂於見到政府大量填海造地,重新掌握土地的主導權。

這些房屋問題的既得利益者,不但人數眾多,而且涉及不同的政治陣營,既有泛民,也有建制,過去政府對填海坐而論道,他們自然沒有多大反響,甚至支持政府大力拓地。但當葉公所好之龍真的出現,他們還會同樣支持嗎?當然不可能。再加上「明日大嶼」計劃「生不逢時」,每逢選舉香港各大政治派別就再沒有是非道理可言,一味訴諸民粹,在九龍西補選將至之時,泛民自然要將「明日大嶼」拉倒而後快。在這樣的形勢下,注定「明日大嶼」計劃難以得到主流民意支持。

無可能得到壓倒性民意支持

不過,就是過去多次民調,填海也大約是得到百分之四十幾至一半的民意支持,從來都不是壓倒性,原因就是上面所說,填海肯定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既然會觸動別人的奶酪,要得到所謂壓倒性民意自然是不可能,不過是緣木求魚,政府所能做的只是盡量爭取民意、凝聚民意。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埋怨政府為什麼不等待他們的報告出籠才推出政策,以免令他們「尷尬」。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小組諮詢眼高手低,不但未能就拓地凝聚共識,反而分散了焦點,令諮詢流於各說各話,甚至互相攻訐,所以林鄭才要在諮詢中途發言力撐填海,並且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計劃,目的就是要將社會的焦點重新放在填海造地之上。

打好輿論戰是關鍵

目前坊間雖然對計劃有不少非議,泛民很可能也會綑綁反對方案,不過相信這也是政府預料之內,至於所謂反對民意,早前的反填海遊行不過幾千人,反對的民意主要在網上,而過去經驗已表明,網絡民意基本上都反映不了社會真正民意,輿論形勢並不算太壞。而經過這段時間的討論,也有利公眾了解計劃,關鍵是下一步如何打好輿論戰。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填海永遠也不可能得到主流民意支持,既然填海關係香港未來,關係廣大市民安居,政府就應該擇善固執推動計劃。19世紀美國一位牧師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說過,「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於,政治家著眼於下一代的福祉,而政客,只看下一次的選舉」。各界都期望林鄭做一位為港人帶來希望的政治家,因為在香港政客已經太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誠然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有其主張,然而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既於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應把握溝通機會出席日後發展局邀請的會議,及參與諮詢去提供詳細意見,以反映填海工程實務上憂慮的環境問題,共創香港未來。

    陳承宇博士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