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回收家電計劃值得推廣 應進一步擴大至其他範圍
近日筆者忙於搬屋,一下子整理出許多已經荒廢多時的手提電腦、平面電視、列印機等等。要丟掉這些大型家電,一來相當麻煩,二來感覺浪費;要是送給別人,一來自己難以找這樣的渠道,二來有些電器已經壞了,別人拿到也用不了。正當苦惱之際,朋友提醒我可試試政府的舊電器回收計劃。本來以為這類型的回收計劃都只是形式大於實際,可能要我親自把家電搬到某一個收集站,但想不到整個過程出奇地順利和人性化。
筆者致電回收熱線查詢,馬上就能夠預約到上門回收的服務。雖然上門時間多數是平日的白天,但熱線專員非常溫馨地提點,如果家裡沒有人可以接應,可以將需要回收的家電放在門口,到時回收人員會自動取走。這對於上班族來說相當方便,也的確為我解決搬屋的一大煩惱。
宣傳力度宜再加強 讓更多有需要家庭受惠
這類計劃的確聽聞過,但政府的宣傳不多,對於難得才搬一次屋的市民來說,很容易一時之間想不起來。若不是筆者的朋友剛好提醒我,這些家電可能最終只會流入堆填區,相當可惜。
其實環保署這個回收計劃的後續工作做得相當之好,不單能夠免卻棄置家電的麻煩,更能夠將無人問津的家電起死回生,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然而,唯獨缺乏的是宣傳推廣的前期工作。政府不妨與多間屋苑合作,要求所有住宅大廈的電梯內張貼相關的回收程序,亦要求管理處提供相關資訊。亦可以在人流較為繁忙的住宅區、商場設立小型攤位,一方面鼓勵更多人回收家電,另一方面亦吸引更多有需要的家庭進行登記,以便將所需的物品準確配送到適合的家庭。
可擴展至回收其他用品
在國外,上門回收並非新鮮事,不少慈善團體都會發單張到各家各戶的郵箱,並寫明幾月幾號會進行回收工作,歡迎大家把沒有用的物件擺在門口,以便收集。而回收的物品相當多元化,可以是家電,舊衣服,舊傢俬,舊被單床褥等等。
我們不時執屋都會整理出不需要的物件,這些物件可能不多,會刻意聯絡慈善機構的人也不多,而慈善團體亦不見得會為了個別人士的少量捐贈品而特地上門回收。如果要捐贈者花九牛二虎之力,將物件拿到特定機構或回收站,不少人可能因此卻步。定期上門回收的這種模式,其實相當適合香港的生活節奏,大大降低了捐贈者的捐贈成本,令更多廢物能夠再次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