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從「蟲」變「龍」:香港的環境衛生政策宣導有什麼改變?

2020-12-02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02 at 10.00.57.jpeg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環境衛生特別受到重視。早前走過油麻地港鐵站通風槽旁邊的行人路,見到一塊油尖旺區全城清潔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鐵牌釘在牆身,標註此路曾經在2005年獲各政府部門合力清理及修整。這讓筆者頓時想起2003年沙士疫情後政府發起的清潔運動,當時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整頓大廈之間常堆積垃圾污水的後巷。

WhatsApp Image 2020-12-02 at 10.00.55.jpeg

香港人注重環境清潔的意識得以建立,是經過多年的倡導。「清潔香港,一於響應」這句口號希望市民能夠把城市當成是家一樣,人人負起責任維持環境美好,沿用多年,深入民心。注重環境衛生除了有效避免疾病傳播外,也是一個文明先進社會的體現。

大家還記得「垃圾蟲」和「清潔龍」嗎?對於亂拋垃圾的人,許多市民衝口而出批評為「垃圾蟲」,可見「垃圾蟲」一詞早已成為我們腦海中的常用語了。

WhatsApp Image 2020-12-02 at 10.00.57 (1).jpeg

「垃圾蟲」是七十年代香港政府「清潔香港運動」創作的宣傳物,它擁有一副醜陋、骯髒的形象,每次出場都被一班群眾拿著掃帚追打。「垃圾蟲」製造的形象,深入普羅大眾的生活,成為亂拋垃圾行為的代名詞。不久,政府又創造出一個宣傳物,不是卡通,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一雙怒目而視的雙眼,配合口號「亂拋垃圾,人見人憎」。

到了八十年代末,清潔運動的訊息,調整為鼓勵人們主動注重環境清潔,作為愛惜社區的表現,宣傳物隨之由「蟲」變「龍」─形象可愛,手拿掃帚的「清潔龍」面世了。

WhatsApp Image 2020-12-02 at 10.00.56.jpeg

經過2003年沙士疫症的來襲,清潔香港的意識再度強烈起來,「垃圾蟲」又一次亮相,數年後政府再度起用「清潔龍」作大使,還賦予它一個新名字「阿德」,一直至今。

政府多以宣傳人物幫助推行公共政策和措施,歷代的宣傳人物,不單能夠展示香港在各個年代的社會面貌,同時顯示規矩是既定的,人卻是活的,以生動手法包裝和宣導公共措施,可以使生硬的條文變成親切形象,推動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和配合。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最近一週香港的空氣都十分污染,雖然香港已經有一系列的改善空氣措施,但是本港空氣中臭氧濃度在過去10年間不降反升!各位讀者是否真的認識臭氧,這個常常聽到但不了解的東西呢?

    梁沛健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