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美貿易戰打不下去了?
舉世矚目的「習特會」不負眾望,同意暫停互相加征新的關稅,為今年7月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帶來了休戰曙光。這是本次習特會最重要的成果,也讓幾個月來一直緊繃的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長舒了一口氣。
按照中國外長王毅的說法,雙方各團隊將按照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原則共識,朝着取消所有加征關稅的方向加緊磋商,儘早達成共贏雙贏的具體細則。
王毅還特意指出,習近平和特朗普在友好、坦誠的氣氛中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深入交流,遠遠超出了預定的時間。兩位元首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並強調「中美關係一定要搞好,也一定會搞好」。
特朗普曾經警告,從明年1月1日起,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徵收10%的加征關稅提高到25%,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美國將再對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也就是對所有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加征懲罰性關稅。這幾乎等於要關閉中美貿易的大門。
習特會暫時化解了這一危機。美國同意明年1月對中國產品的加征關稅仍維持在10%,中國當然不會採取反制措施,美國也不會對另外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新的關稅。
就在習特會成果發佈之前,國際輿論對中美化解貿易戰危機的前景並不樂觀。應該說,習特會的成果高於外界預期。在中美關係因貿易戰全面下滑甚至有走向失控風險的背景下,習特會不僅阻止了雙方貿易戰擴大的趨勢,也阻止了中美關係持續跌落的態勢,為中國經濟和社會注入一劑「強心針」。
習特會能取得如此成效,當然離不了雙方尤其是中方的妥協和讓步。根據美方說法,中國不僅同意大量購買美國農業、能源和工業產品,雙方團隊還將在今後90天內探討擴大市場准入、保護知識產權,避免強制技術轉讓,反對網絡竊密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美國一再敦促中國儘快給出答案的問題。
對中國來說,回應美國上述要求,不僅是緩和中美貿易戰的需要,也是擴大和深化改革開放繞不過去的坎。近期以來,貿易戰和中美關係緊張給中國經濟和社會帶來的陰影已經讓外界對改革開放的前景產生不少疑問。中國將在本月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而貿易戰的緩和以及中美關係有望重返正軌的希望,將為中國拿出更大的決心、更實際的步驟推進改革開放提供有力的支撐和監督。
對美國來說,緩和中美貿易戰當然不是對中國的施捨,而是維護美國自身利益的考量。貿易戰本來就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非常態措施。美國經濟正面臨資產價格高企、潛在通脹壓力增加、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貿易戰對美國股市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如果繼續打下去,特朗普振興美國的目標不僅難以實現,美國也將越來越多地失去中國這個無法替代的大市場。
因此,中美緩和貿易戰並讓雙邊經貿關係在新規則下走向正軌,表面上是中國做出了更多妥協,美國佔據了更多主動,其實是中美關係和利益相互糾纏、相互依存的真實反映,也是雙方在經過貿易戰碰撞之後一次理性回歸。
短期看,中國在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重壓下做出妥協,可能會引起某些「面子」紛爭,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陣痛。但從長遠看,這些妥協有助於中國痛下決心,衝破一些長期存在的阻礙改革開放的利益格局和體制障礙,通過不加水分的改革措施將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到新的階段,從而在整體上提振國內對未來的信心。而這種信心對目前的中國可謂是無價之寶。
當然,根據前段時間中美在貿易談判中的反覆無常,不難想像,雙方經貿、外交團隊還將進行艱苦且緊迫的談判。縱然這次習特會開了個好頭,也不排除接下來90天中美經貿談判再度出現波折,甚至雙方重燃貿易戰的可能。
但無論中美之間有多少矛盾和博弈,中美關係早已大到雙方和世界都很難承受讓其完全破裂的程度,這是習特會得以撥雲見日的基礎,也是中美雙方最終必須尋求解決之道、不讓局面失控的最大動力。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