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尹兆堅:民主黨換屆平穩 憂公營房屋供應斷崖式下跌

2018-12-17
 
AAA

泛民主派在今年兩次補選中失利,近日又傳出民主黨多人有意退黨的消息,泛民路在何方?許楨「清風不識字」專欄訪問了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後者明確表示,儘管泛民因不能盡得本土派的支持而敗選,但至少民主黨不會動搖自身的路線,仍將反對「蝗蟲論」等族群仇恨,不過他強調泛民和本土派仍能夠取得共識以對抗「真正的施暴者」。

wan1.jpg

近日民主黨改選引起關注。尹兆堅介紹,民主黨中委每兩年改選一屆,而香港的選舉周期則是四年一度,因此本屆正好沒有選舉事務,較多處理黨務,而未來的一屆的重點則回到選舉上。他亦承認今次改選有點意外,「按正常估計」應至少一兩個差額,結果今次三十名中委改選並無競爭,只需要進行信任投票,獲一半票數即當選。他透露,退任名單多為現屆區議員,有可能是因應來年的選舉而想投放更多時間在地區上。不過他強調,不管由誰出任中委,都肩負恆常工作,而來屆則自然會支持更多地區工作以應付選戰,包括人力、經驗、爭取贊助方面,他比喻:都不想泛民這麼寒酸,泛民派一張傳單建制就派十張。

除了選舉,民主黨如何做其他方面的工作?尹兆堅首先說,他覺得在香港政治格局下選舉是政黨的生命線,不能不重視,但他亦指選舉並非全部,就算競選也要「有內涵去說服選民」,所以在政策和意識形態方面都要有所論述,尤其今次補選跌穿了「六四黃金比」,民主黨更加要重視相關工作。在目前「政治高氣壓」下,他期盼民主派能為市民帶來曙光,在政制和民生政策上提出具質素的論述;而民主黨「既是傳統大中華膠,又在民生政策上左膠,經濟政策上右膠」,亦要思考如何團結本土派,至少不是推向對立面。

「泛民寒酸,泛民派一張傳單建制就派十張」

在民生方面,一直關注房屋政策的尹兆堅直言現在面臨「房屋大飢荒」,而且未來會持續嚴重,2023 年以後有「斷崖式下跌」。他表示去年已警告政府,而今天的數字反映了他的預測。他指政府根本不能提供 2023 年之後的具體建屋土地表,所以今日講不出房屋供應量,雖然政府「篤數」表示未來有二百零幾幅土地,但一幅具體的、肯定發展得到的都不講出來,原因是政府無準備好,可能是收地遇阻礙或工程技術問題,總之現在政府若作承諾則未來反而會「炒粉」無法兌現,可謂十分尷尬。既然公屋、綠置居、居屋都不夠數,即使減價引來六十倍超額申請,其實只不過「大抽獎獎券便宜一點,但獎金不增加,只會使更多人失望」。

尹兆堅回溯禍根,直指是曾蔭權任內以及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的時期。土地供應從規劃到入伙,要十幾年周期,所以現在林鄭抱怨的「巧婦難為無米炊」其實是「昨日的我」導致的。不過尹兆堅覺得,今日再取笑、責備林鄭亦無意義,林鄭「自己知自己事」,只希望她聽取意見,例如收回粉嶺高球場。他形容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土地供應小組也反映這是社會多數意見,他反駁「民粹、仇富」的批評,反形容為「馬死落地行的香港人精神」,因為土地「真係無嘛」。若現時收回球場,五年後剛好是 2023 年,可有助房屋供應。他笑稱自己不想林鄭衰,因為林鄭其實已吸納他的不少意見,她衰等於自己衰。

長遠而言,尹兆堅指政府不能迴避棕地、發展商農地、丁權,政府應展現決心,以既有慣常的收地、補償方式發展。問題是,洪水橋、東涌、新東北等本來都透過收地來發展,現時卻「急轉彎」提出此方法不合適而推動「公私營合作」,甚至把過去使用的「土地共享」叫法都改變了,不可謂不瓜田李下,「給千倍、萬倍利潤予地產商」。尹兆堅直言為之氣結。他列舉數字說,丁屋潛在能提供 1200 公頃、棕地是 1200、發展商農地是 1000,根本「明日大嶼」並不須要,可是林鄭忘記自己講過「香港的問題是土地分配不均」,是今日的我忘記昨日的我。他逕直批評,香港土地問題牽涉不少既得利益,而且根本上可追溯到選舉制度。他重申希望政府維持公、私營房屋 7:3 比例。

「林鄭可謂:今日的我忘記昨日的我」

o-181206-a1b.jpg

民主黨另一方面的論述工作是身份認同、中港關係方面。在補選失利後,坊間不少聲音指泛民要爭取本土派,反思「為什麼游蕙貞的幾萬票不出來投?」。但從政治倫理角度,泛民應否輕易動搖立場?而這樣做又會否顧此失彼?

尹兆堅申明,民主黨不會為了選票而動搖一直堅持的立場:反對族群仇恨,反對「蝗蟲論」,單程證審批和香港的承受力可以商議,但獲批到港的就不應加以惡名化。他表示,本土派有 10-15% 選民支持,但若民主黨無條件、無原則地跟講「蝗蟲」,反而會失去香港 30-40% 的認同普世價值的選民。

他失望的是,現時本土派視泛民為最大敵人,產生「莫名怒火」,卻無視了「更大的敵人、真正的壓逼者」。所以他主張泛民和本土派對話,以共同面對「彼此同一的施暴者、威權」。他亦同時指出,本土論述除了身份、意識形態,還有資源分配和生活議題,近日東涌即是例子,而未來隨著跨境基建,問題還會越來越大。民主黨若循這方面探討本土議題,就不會失去道德高地,維繫到既有的選民。在整個比例代表制選舉格局下,泛民和本土派應各盡本份爭取自己支持者,合共爭取政治光譜上 60% 的選民以對抗建制。

因此,尹兆堅認為民主派不必像一些評論所指的「重新定位」。香港的政治光譜是多元而立體的,民主黨可在既有的光譜位置爭取鄰近的「邊陲」,搶佔論述權。他又提到,民主黨在 2010 年政改風波之後飽受批評,但隨後兩屆的超級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沒有從新增席位中獲益,泛民支持者等於「曲線平反了」民主黨。

許楨笑問,此溫和中間立場豈不和建制派的鄭泳舜、陳凱欣一樣?尹兆堅毫不否認,反而指是建制派走近泛民,他形容新晉的建制派都是「淡建制」,外型亮麗、少「左口左面」,若不言明,這張「包裝紙」會令人覺得根本是以前泛民的風格。

 

文章原刊於《線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民主黨晚宴之所以屢屢受到阻滯,主要是受其「名聲」所致,一個與「攬炒派」齊上齊落的政黨,一個至今拒絕與激進勢力切割的政黨,一個多名核心成員不是身陷囹圄,就是潛逃外國,甚至淪為通緝犯的政黨,自然令人避之則吉。

    卓偉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