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戲曲中心租金貴 初期宜增加資助
籌劃及興建超過十年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開幕在即,為推廣並宣傳新落成的場地,戲曲中心舉辦了一連八日的免費節目及活動,包括上演《六國大封相》以及《碧天賀壽》。節目吸引了過百名戲曲愛好者,於嚴寒清早排隊等候領取免費門票。這般景象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細看下來排隊的全都是長者,鮮少年輕的面孔。戲曲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保留及推廣的價值十分之高。面對戲曲行業逐漸式微老化,政府願意投放資源打造殿堂級的場地,舉辦浩大的開台儀式,又舉行免費節目,實屬難得。然而,要真正推廣粵劇,令這個傳統藝術再次走進大街小巷,重新吸納年輕人的喜愛,則不是簡單一個場地便可以做到的,還需政府於各方面的政策配合。
租金昂貴 中小劇團難以負擔
由設計到開幕,政府共投放超過二十億元,如何將資源和場地用得其所成為關鍵。所謂用得其所,即最終能夠達至「有人表演,有人睇」。而要吸引劇團使用場地,租金自然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戲曲中心日租訂價為港幣七萬元,這個價格相較其他類似規模和級數的表演場地,其實不算昂貴,對於如開幕後首套上演的劇目《再世紅梅記》等大製作而言,不成問題。然而,對於中小劇團而言卻是大問題。一套劇目的演出成本甚高,既要聘請演員,又要準備服裝、道具、燈光等,還有無數的訓練和彩排的時間。一般中小劇團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做大量宣傳或聘請明星演出,因此其票價收入有限。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七萬元的日租自然有一定的壓力。相較現有的戲曲場地,如高山劇場,只收取不到萬元的日租,戲曲中心即使再豪華,也令人卻步。
初期增加資助 鼓勵新興劇團
政府對此的回應指出,由於西九文化區是自負盈虧,所以訂價較高,未來會再檢討。自負盈虧自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目前為止,這頂多只是一個願景,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並不能夠一蹴而就。若然在現階段,便打著自負盈虧的旗號,不提供任何資助,最終只會進一步減少中小劇團的生存空間。沒有一些較為新興的中小劇團,則難以為整個行業注入新血和新元素,變相拖慢戲曲年輕化的步伐。要真正令戲曲走進大街小巷,初期政府應資助劇團使用戲曲中心,並幫助推廣劇目,鼓勵不同劇團使用該場地。待整個行業更為成熟,則可以慢慢減少資助,或設立劇團基金集中資助細規模的劇團,提供免費場地或者演出機會。只有整個行業做到百花齊放,二十多億的戲曲中心才物有所值,否則只是形同虛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