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未雨綢繆 善用中環灣仔繞道帶來契機

2019-01-07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歷時九年興建,經歷司法覆核、超支及工程延誤等爭議,斥資近36億元的中環灣仔繞道終於在本月20日通車。市民用只需用五分鐘就可從中環到達北角,勢將打通港島交通的任督二脈,舒緩困擾大眾多年的交通擠塞問題。筆者認為中環灣仔繞道為社會帶來交通的便利外,更可以令城市帶新想像,政府更應高瞻遠矚,把握機遇,盡快規劃未來發展。

[CropImg]a05a.jpg

繞道有利三隧分流

無可否認,現時三條隧道的使用量因價格因素失衝,導致道路嚴重交通擠塞問題,特別是繁忙時間在告士打道入紅隧的道路,有時更阻塞走東隧的車輛。繞道建成後,車輛可由中環直接駁上東區走廊入東隧,為車主帶來極大的便捷。此外,繞道建成後將縮短來往三條隧道的行車時間,是落實現時政府提出「三隧分流方案」的契機。現時每天有700萬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市民上班下班過海時飽受塞車之苦,甚至途經三隧附近的道路也受牽連。若果立法會通過三隧分流方案,既在善用中環灣仔繞道同時,也可提升各隧道的效率,為社會帶來莫大的裨益。若果我們的政治人物只為一時的選票,而罔顧整體利益,不僅是社會文明的倒退,更是民主政治的反面教材。

cen2.JPG

善用騰空路面 營造世界級公共空間

中環灣仔繞道將減少港島內部主要幹道的車輛,如干諾道及告士打道等,那麼就會令連接兩條道路的德輔道中及軒尼詩道更暢順。團體「行德」一直倡議將部分德輔道中變成只有電車的行人專用區,惟社會及政府經常擔心將道路變成行人專用區會惡化交通擠塞問題。筆者認為中環灣仔繞道將大大有助舒緩交通,為德輔道中行人專用區計劃帶來突破。

cen3.JPG

誠然,「行德」在推動這個倡議也不遺餘力,最近更邀請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重新設計及規劃德輔道中成具標誌性的世界級公共空間。在設計比賽勝出的荷蘭MLA+,Mobility in Chain,dmau團隊所設計的「High 5 in the Sky」,或許能為城市帶來翻天覆地的突破。如果由畢打街至西港城長達1.4公里的德輔道中變成行人專用區,團隊的設計將把電車路軌稍微搬離路中心,以提供更多行人空間。路中的五間電車站上蓋,將根據其周圍環境重新設計,成為五個具特色的空中公共空間,例如以香港具標誌性的霓虹燈作路牌、美食廣場、空中運動場及可以舉辦文化活動的公共空間,成為吸引遊人拍照打卡熱點。此外,政府更應在通車初期,積極進行交通評估,改善不同道路的環境,令行人及車輛可以並存於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cen5.JPG

總的來說,中環灣仔繞道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基建設施。筆者期望社會各界在討論基建發展時,應多從長遠好處出發,減少為損失短期利益而反對,社會才可繼續邁步向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港島居民及需前往港島區上班的市民總算等到一個好消息,但尚有一些存在已久,政府有能力改善的問題,未有藉是次繞道開通的契機一併處理。

    陳恒鑌  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