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評】李美:除卻特技 乏善可陳
《流浪地球》卒之在港上映,這齣雄霸內地新春檔期的話題大片,到底厲害嗎?作為中國太空科幻題材的「卡片」之作,本片確然具有劃時代開創性,戲中特效便達荷李活水準,為觀眾帶來一個新的電影世界。然而,除卻特技,本片堪稱乏善足陳,由人物到劇情皆缺乏驚喜,反正均十分之公式化和面譜化,更可惜是,戲中且無甚麼「中國特色」可言,所指的是形而上的文化內韻......以戲論戲,只能夠說,《流浪地球》僅屬一齣搬字過紙、盲目複製荷李活的作品,不見得是中國憑此躋上世界舞台、進而左右國際影壇往後發展的不朽經典。
相關文章-
【為副不仁。影評】李美:認真的影帝 不真的電影
【仁妻。影評】李美:影后搶盡風頭 電影不外如是
【說不出口的遊戲。影評】李美:真人真事!有血有淚!來讓一切說得出口!
觀乎《流浪地球》的特效,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何謂「流浪地球」?當時地球是啥模樣?人類生活狀況若何?太空裡又怎麼樣了?凡此種種,電影都成功透過一個個特效畫面,描繪出一個新科幻世界來,好使觀眾毫無違和感地置身其中,不會受累粗製濫造而無法投入。可以說,此乃科幻片的主菜,重在刻劃一種超現實的「奇觀」感覺,《流浪地球》肯定合格有餘。至於災難場面,本片亦做到緊張與感人並重,既節奏明快並富官能刺激,氣氛營造又到位得賺人熱淚。凡此種種,都不比荷李活同類電影遜色太多,以至達到了並駕並肩的高度。
不過,在人設與劇本方面,《流浪地球》則可謂連荷李活的缺點都照單全收。過去不是常常有人吐糟,荷李活好些科幻災難片都於理不合、犯駁得很?必須強調,筆者無意探究片中「科學」,畢竟作為一個科幻作品,多少總有一些設定跟現今科學認知不同,情況古今中外皆然,不然一切服膺現狀就「沒戲唱」。本片主要問題是,就連在故事推進方面,許多地方都見「為驚險而驚險」,又或「要脫險就脫險」,戲中的「險象橫生」都嫌「搵戲來做」。更致命者,乃角色描寫淺薄得很,很大程度僅屬「功能性」,例如甲君是為專責完成某任務而設(完成後便可「領便當」),乙君則是專門製造某種氣氛之類,相關人等概沒太多「靈魂」可言;甚至乎,要角們相互間的關係糾結也極淡極弱,而在描寫不足的基礎上,觀眾情感皆由「0至100」的煽情手法帶動......因為,篇幅都拿去彰顯特效了,以致相對人物和劇情則不受重視。
說到底,《流浪地球》根本只是一齣「純科幻災難片」,甚而是齣純粹凸顯中國特技的「卡片電影」。以藝術電影觀之,肯定很天真很傻;觀眾入場,誠宜做好心理預期--就當一睹今日中國電影特效水平有多高好了。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流浪地球》的概念其實滿有發揮空間,單是又浪漫又虛渺的「流浪」二字,已可引伸許多「形而上」命題,例如:人類怎看待地球的流浪?以至怎看待人類本身的流浪?角色又怎體現流浪的無家、無錨處景?另外,常見的科幻元素Cyberpunk--即是「高等科技,低端生活」--又可怎樣演繹?非常遺憾,凡此種種,電影不是沒有談及,只是篇幅少之又少。
作為電影感情主軸的父子戲,飾演劉培強的吳京確是演出為人父親之感,但由於兩人到底沒有多少對手戲,所以後面兒子劉啟(屈楚肅 飾)忽然惦記爸爸便顯得非常乏力,其「0到100」轉恨為愛的說服力嚴重不足。至於女角韓朵朵(趙今麥 飾)呢?不必諱言,她不過是個花瓶--電影既沒怎麼刻劃過她跟劉啟有何「精神」交流,綜觀全片基本只是「軀體」與他一起行動罷了,而她跟養父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交流,亦僅見諸他的身死回憶。
吳孟達無疑是繼吳京後本片的另一演技亮點,可惜他所佔戲份不多。畢竟,韓子昂份屬一員「功能角色」,除了接棒劉培強養大劉啟,就只是將劉啟接引到運輸車的橋樑;他的死亡乃是必然,否則劉啟就不能成為小隊中唯一懂得駕車的人(學懂駕車須花數年時間,也是戲中車輛「與別不同」的主因)......總之,當劉啟是時候充當駕駛員,韓子昂就是時候「領便當」。至於小隊裡其他成員,角色設定也很「功能性」,包括有科幻片常見的科技專家李一一(張亦馳 飾)、女隊員周倩(屈菁菁 飾)、大叔何連科(楊皓宇 飾)等,他們的出現便僅為了實現「點燃木星」計劃,是故除卻各自身份特徵,就無太多更深層次的內涵;就連隊目李光潔(王磊 飾)也沒太多靈魂可言,儘管他的「功能」要強大些,既扮演一直以任務為重的領袖,最後還領導指揮了各國人員一起完成「點燃木星」......混血小子Tim(隋凱 飾)呢?他固然是中國與別國的友好象徵了,其定位還在於充當片裡唯一諧星--姑勿論,他能否很好達到引人發笑的「功能」......總之,上述角色只為推進劇情而設,非反過來,劇情都靠角色撞碰產生;簡單來說,這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人如齒輪」。
電影所涉言志部分,同樣形同水過鴨背,乏力非常。韓子昂目睹上海冰封之時,忽然感觸說昔日人類只關心錢,卻沒關心地球——這句話當然說得不錯,但電影有作任何鋪墊嗎?就這樣隨隨便便的一句,毫無任何相關劇情支持,誠不能說是「言志」,僅是普通「抽水」或「交功課」而已。另外,由韓朵朵帶出的「希望」命題,安排上固然有首尾呼應了,但為何以色列此前相同建議遭受否決,中國人提出的話又獲得批准?電影並無交代「聯合政府」緣何忽然「擁抱希望」。也莫說,為何當時水深火熱的35億人,居然會細心傾聽一位無名中國少女的「全球性講話」……
事實上,不單人物面目模糊、言志敷衍了事,劇情推展亦充滿漏洞--注意,這是撇除科學層面來說,如前所述本文無意探究諸如流浪地球、點燃木星等等是否可行。一開始,劉啟有必要製造混亂好使韓朵朵逃學,而不能一早叫她乾脆曠課不上學嗎?這是其中一個「故作驚險」。另外,甚麼落石、落天花,為何總是跌在主角們的身後(除了最後「派便當」時刻)?更弔詭是,當運輸車穿過上海的冰封「大峽谷」時,落石為何總是沒有打中汽車,也沒有落在車的前面?須知道,運輸車前後均有石頭的話,早就已經被卡死了......再加上,當時廢墟一樣的地面,有否足夠順暢的「平路」供汽車行走?因為沒有「平路」的汽車只是廢鐵(除非是帶拖鏈的坦克)。談到廢墟,試問誰會於此極端環境建造監倉?倘無的話,劉啟和韓朵朵就應被押回地底,而不可能繼續留在地面。況且,劉啟和韓朵朵熱衷到地面「歷險」,其實亦不應存在太大誘因;因為據電影描述,人類要重回地面非似其他科幻片困難,例如戲中就不乏運輸車熙來攘往的畫面,充份說明地面上的工作人口不少(至少包括駕駛員)……那麼,為何就無「地面觀光旅行團」之類存在?電視台之類也大可到地面拍攝,是故地底人以獵奇心態「偷渡」地面就完全說不通,尤其地面也設有監倉。而最後的最後,「點燃木星」的衝擊波強得連地球都推動了,足以抵償木星對地球的引力有餘,可想而知威力有多難以想像;然則,為何地面上卻未見造成甚麼破壞,包括留在地面的主角亦居然完好無缺?橋樑之類等建築豈不應該淪為齏粉?再講下去,其實救援隊伍配槍亦很奇怪——不是為了打外星人,地面亦不虞有甚麼閒雜人等,也莫說有人要偷或搶能量球了,為何隊內竟然帶有重型機關槍?類似的犯駁例子,堪稱不勝枚舉,筆者實難一一羅列。必須補充,荷李活於此方面也常為人詬病,但問題是,為何中國電影卻要好壞全抄?
抄的除了手法,還包括橋段。事實上,冰河時期的玩法,《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早已玩過了,且已成為經典;當然,不是說《明日之後》之後不能再拍冰河時期,但那種「瞬間急凍」的玩法,有必要在吳孟達臉上重現嗎?再者,父子倆一個在太空、一個在地球,《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亦早用過,兩齣電影還同涉不辭而別,惟後者的感情描繪無疑強大得多。太空人在太空站外面走來走去?《引力邊緣(Gravity)》更曾大玩特玩。戲中的人工智能電影莫斯(Moss),顯然也跟《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HAL九成相像,不過人家的一句話卻已不朽傳世......至於要說甚麼犧牲自己、奉獻人類(或親人),亦不見得是甚麼「中國特色」,因為許多災難片及英雄片都屢見不鮮,箇中經典包括同屬太空科幻片的《絕世天劫(Armageddon)》。於電梯槽被升降機跌落壓死,亦跟不少災難片包括《海神號2006(Poseidon)》異曲同工......簡言之,如果觀眾看過上述電影,都會發現《流浪地球》許多劇情及緊張元素,不過是荷李活東拉西湊出來的成果......
最後不得不說的,乃片中中國元素。的而且確,荷李活的太空科幻電影,肯定也不乏美國國旗的影子;但是,其出現次數肯定沒《流浪地球》般多,也沒《流浪地球》般放大處理,甚至當建築物、車輛都被冰封時,唯獨中國國旗已然光鮮如新、耀目搶眼......相關處理,無論如何都太過突兀。
不必諱言,本片的所謂「中國元素」或「中國特色」,除了屢見中國國旗、由中國人主演、及以普通話為主,就無其他別具一格之獨特處可言......相對而言,李小龍、成龍等所展現的「功夫」,便令世界驚艷了;近期來講,香港與內地的宮廷劇,論及權鬥程度許多觀眾皆認同是遠遠勝過《爭寵》此一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流浪地球》誠在中國太空科幻電影的領域掀開新的一頁,但它到底在世界影壇有何貢獻?在世界電影史佔了甚麼席位?就似韓國《屍殺列車》之後有《與神同行》等韓味愈來愈濃的作品,還望《流浪地球》打破荷李活壟斷太空科幻片的悶局之後,中國能夠產出更多優質的、具深度的同類電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