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民主制度應設定投票年齡上限
政府打算限制長者使用醫療券購買視光服務,每兩年不能超過2000元。消息出來之後,我發現大部分輿論都是支持政府的做法,認為長者容易被騙,眼鏡鋪好容易騙盡兩年累積的醫療券,令政府給長者的甜頭消失於無形。《成報》就寫道:「醫療券用家全是認知能力有限的長者,只有透過政府的監管,才可作出有效保障。」
事實上,我們社會一直將長者認為是認知能力較低的群體,所以你看什麼「猜猜我是誰」的電信詐騙,都是主要針對長者。《明報》的標題更寫「長者淪羊牯」。所以我們一直都要求,對於這些針對長者的服務,我們一定要加強監管,云云。
對嗎?對的!但說到這我就想到一個問題:長者認知能力有限?但你知不知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權力,卻掌握在這群「認知能力有限」的「羊牯」手上,那就是——選票!
早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時候,就有一群年輕人走上街頭,要求上了年紀的長者不要去投票,吳桐山還曾經撰文支持。理由其實非常充分:因為該投票決定未來的議題,與上了一定年紀的長者無關。假設一個社會人的預期壽命是88歲,脫歐公投的投票至今已經近3年過去了,英國政府還在不斷上演又長又臭的宮廷爭鬥,由投票到落實脫歐並對社會產生實質影響,都已經是5至8年後的事情。那麼是否可以講:一個80歲的長者仍去投票決定一個超過8年後才會產生影響的議題,是使用了超越其預期壽命的權力,是應該受限的呢?
類似的話題其實有許多。例如香港的長遠土地供應話題,填海嗎?開發郊野公園嗎?這些事情動輒都是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成事,在搜集民意或投票的時候,是否應該就年齡設定上限呢?
我知道這個建議沒有人敢提,提出來一定會被批評涼薄,「你咒老人家死」?但吳桐山覺得客氣歸客氣、邏輯歸邏輯,我當然希望大家都長命120歲。但大家一方面說這群長者是「認知能力有限」的「羊牯」,另一方面又將如此重要的政治選票交到他們手上,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是不是推社會往火坑裡跳呢?這群人最不能抵抗甜言蜜語,對新事物學習能力也差,那你為什麼相信這群人懂得分辨狡詐的政治騙子?這群人連應否配貴價眼鏡都難以判斷,如何相信他們可以判斷應否脫歐、應否填海這些複雜的議題?
民主制度存在這麼多年,過去沒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以前的人壽命短,長者長期只是佔投票人口的一小部分;但隨著人口老化,以後參與投票的人,隨時大半都是長者。針對一些長遠才會產生影響的議題,讓長者去為年輕人的未來作選擇,這合邏輯嗎?說得過去嗎?我知道我的這個建議比較前衛,短期內不會成為現實,但隨著人口的不斷老化,檢討限制投票年齡上限,是民主制度早晚要面對的現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