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中美兩國誰勝誰負?

2019-04-03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CN1.jpg

儘管美國經常放風說中國將會屈服,或對中國開出來的條件諸多不滿,但美國的氣焰,已是「再而衰,三而竭」。試想想,美國多次咄咄逼人的拋下「死線」,但兩國仍未達成任何協議,美國亦再沒有什麼反制的行動。明顯可見,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好整以暇的跟美國討價還價;真正着急的,反而是美國。

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創新高

眾多周知,在貿易戰下,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居然還創新高。據國家海關總署的數據所述, 201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攀升約11.3%,來自美國的進口,則僅增加了0.7%。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達3,233.2億美元,年增幅達17%。由此可見,特朗普希望藉貿易戰來縮窄貿易差額,顯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至少從表面看來,美國的如意算盤未能打得響。

當然,若看數據明細,便會知道當中的隱憂。中國12月進出口的減幅,都超越預期。以美元計算,中國12月進口年減7.6%,出口年減4.4%,跌幅比預期大,這都可能預示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話雖如此,但中國經濟2018年GDP增長,依然有6.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升3.5%,宏觀數據仍不算太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貿易戰期間,中國政府亦作出多項調控,並規管各行各業,由其在樓市上推出限購、限價、限售、限貸等多項措施,即力拒外敵期間,還騰出手來處理內務,並沒有因經濟不景氣而放寬調控。最重要的是,宏觀經濟亦沒有因中央政府的政策而出問題。更有趣的是,中國股市暴跌,也完全沒有影響整體經濟。其一、是因為中國股市的散戶真正參與度其實不高,大眾儲蓄率又比美國高,承受衝擊的能力較強。其二、是政府調控經濟的手段高明,並沒有因股市崩盤而衍生出經濟下跌的骨牌效應。由此可見,就算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有個別行業或地區出現問題,整體上仍是底子雄厚,完全沒有被貿易戰拖垮的跡象。

美國經濟又不見得太差

另一邊廂,美國2018年GDP增長達2.9%,失業率在4%以下,似乎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但多項近期數據顯示,美國似乎已有點疲態畢露。去年 12 月,零售銷售與消費者支出均大幅下降,消費者支出更創下近10年以來最大跌幅。此外,去年底開始,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導致房屋市場不景氣,近來的製造業成長速度亦開始放緩。這些負面數據,亦與某些政府機關關門長達35天所致。許多經濟學家預期,2019年第一季GDP成長,大約只有1%或更低。

可是,美國勞動市場卻持續獲得改善。自2018年10月起,美國新增就業人數達 100 萬,去年失業率最低點跌至3.7%;2019年2月為4%左右。美國工作職缺數量亦創新高點。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不算差。既然勞動市場踢旺,美國經濟就算有放緩跡象,又不見得會有很大問題。

停止加息的啟示

在美國好壞參半的數據當中,我們可從聯儲局的舉措看到一點端倪。聯儲局早在去年底前,放風暫緩加息。甚至乎有人認為,加息周期已結束,若美國經濟有下行壓力的話,聯儲局還很有可能會減息。由此可見,美國當權者絕不希望經濟放緩,甚至乎正想盡辦法保住增長。

相比起來,美國在2018年已推出了企業減稅優惠,並製造出財富效應,推升股市。近來,雖然股市反覆下滑,但經濟數據還沒有全面變差之際,美國已急不及待的暫緩加息,顯然美國政府絕不經受得起經濟衰退和股市持續下跌。就算美國有能力忍受經濟衰退,美國總統又有信心在衰退期間連任,整體來說,美國政府始終不願看到股市有什麼風吹草動。

反之,中國股市早在低位徘徊,卻對經濟毫無影響。政府在2019年起,才開始推出一些減稅優惠,顯然手上可用來刺激經濟的方案仍很多,承受經濟衝擊的能力較美國強。

隨着時間的過去,形勢已變得對中國越來越有利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