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香港醫生短缺的原因
香港醫生短缺問題已持續了很久,平均一年半載便會有醫生團體走出來示威,要求香港政府增撥資源,傳媒久不久就會報道醫院前線人手短缺的苦況。
早前,流感爆發期間,有醫護團體抗議,筆者亦增撰文指出香港醫生的「保護主義」下,難以引入「外援」,政府縱然增撥資源,最多亦只能調整前線醫護人員的加薪幅度,甚至以高薪挖角,與私家醫院及醫療團體爭奪人手,但無助改善政府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
曾有朋友反駁,認為香港醫生的薪金水平不夠吸引,西方國家的醫生也不願來。可是,據筆者了解,英聯邦國家經濟水平不同,醫生薪酬也各異。某些發達國家,甚至會對醫生的薪酬有某些限制。簡單來說,香港醫生的薪金水平未必偏低。此外,資訊發達,科技進步,很多國家的醫學水平也不差,且在不斷進步中,只要香港醫管局有一個合理的篩選機制,又那怕世界各國的醫生來港競爭?說穿了,還不過是業界的「保護主義」作崇。近日,醫委會否決了全部放寬海外醫生考執業試後的實習安排之方案,普通市民都會感受到香港醫學界的「保護主義」。
交予醫委會投票的,一共有四個方案,扼要如下:
醫委會否決了原來「四揀一」的投票方法,要求代表分別為四個方案逐一投票。最終四個方案都被否決。醫生代表否決了所有方案,已可看到行內的「保護主義」,委員會把投票方法也作出修改,更突顯醫學界的一種「排外」作風。為什麼不能「四揀一」呢?不是最多人贊成的方案便是業界較為接受的嗎?如果擔心有代表會四個方案也不喜歡,大可增設一個選項:「四個方案皆反對」便行。如果有代表真的這麼「排外」,或對所有案皆有保留,便光明正大的以一票把所有方案都推翻便行,何必要在投票機制上鬧虛文?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四個方案也要求海外專科醫生都要先通過執業試。所謂魔鬼在細節之中,原理上,只要執業試的規格夠高,便足以把所有海外醫生都拒諸門外。想深一層,海外醫生早就受過專業訓練,是否都一定要考這個香港執業試呢?世界各國的醫學院也有排名,我們亦不可能對海外醫生的水平一無所知。我們又能否考慮,如某些其他國家的醫學院排名達至一定水平,便可豁免該國醫生的執業試呢?
其次,執業試的難度,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想的國度裡,我們當然希望所有來港執業的醫生,皆是「狀元」,在海外執業多年後,仍能應付艱深的香港執業試。可是,考試與實戰從來是兩回事,即連在香港畢業及執業多年的醫生,如要他再重新考一次執業試,亦不見得十拿九穩。如何決定執業試的深淺呢?怎樣會對海外醫生公平一點?較合理的做法,就是做一些抽樣調查,要求一些在港執業已久的醫生,也一同考執業試,以作為參考。如果連某些執業多年的香港醫生也不合格的話,則試卷可能太深,造成了「排外」的客觀效果。
總的來說,引入海外醫生和增加醫生學位予海外學生,才是解決人手短缺的法門。如果無法增加醫生數目,政府增撥資源也沒有意思。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