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零售業智能化提升競爭力 迎接線上線下結合新趨勢

2019-04-16
 
AAA

ship1.jpg

丁海澄

隨著近年淘寶、亞馬遜等網上購物平台盛行,不少市民已習慣了網購,筆者身邊許多朋友也貪圖方便,減少了逛街購物的次數,改為在網上選購大部份的服飾鞋襪。日常工作繁忙的朋友更會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叫外賣,以節省外出吃飯等位的時間。

但這並不代表網購有能力取代實體購物。畢竟網購回來的貨品容易貨不對版、尺寸不對,透過照片上看不出衣服的用料及實際顏色,亦難以確保質素。即使是網購的老手,也必定經歷過不少因貨品質素不佳或貨不對辦而要退貨的經驗,費時失事。

於實體店購物可看見實物再決定是否購買,特別是衣服還是試穿過再購買才安心,能確保其物料及質素合心水;而且與至愛親朋到商場輕鬆逛街購物,再吃個飯或看看電影,也是一種生活享受,並不是講求速食的網購文化可以取代。

當然,實體店也不可漠視數碼科技、社交媒體的發展。近年很多商場就投放了大量資金,提高其「可打卡性」,希望透過社交媒體廣受宣傳之效;另一方面,商場也將科技與消費體驗整合,推動商場設施電子化,透過商場手機APP提供一站式資訊與宣傳平台,日益普及的電子支付如Apple Pay、微信支付等更是不可或缺。 

一向喜愛逛商場「SHOPPING」的筆者最近到倫敦工作,就順道參觀一下當地的商場,發現具規模的商場已紛紛推出了自家手機應用程式。例如西田倫敦購物中心(Westfield London)的應用程式,除了提供商場資訊,又可透過應用程式購買戲票或商場指定店舖的貨品,以及利用導航功能編定最快捷的路線,逛盡心儀的店舖。

香港的商場也大多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式,配合數碼科技發展以及新世代顧客的需求,為顧客帶來更多線上線下的獨特消費體驗。例如新地集團結合了旗下14個主要商場的會員制度,推出了「 The Point by SHKP 」,顧客可透過應用程式在多間新地商場的餐廳預先取票、訂座或點菜,又可於率先作為試點的MOKO新世紀廣場及V City停車場,享用全港首個免觸式時租泊車服務。

顧客透過該綜合商場手機應用程式,在不同新地商場的2000多間商舖消費購物,也可統一賺取積分換取多元化的獎賞及優惠。統一的會員計劃有助商場和店舖利用大數據分析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切合顧客需要的服務及優惠。

透過會員積分及大數據,提供最適合顧客的優惠,是世界零售業大勢所趨。筆者到新加坡旅遊時,也曾使用當地商場集團CapitaLand的手機應用程式,該程式集結了集團旗下不同商場的資訊及優惠,客戶於商場消費時可賺取名為「$STAR」的購物積分,換取各式禮物或優惠券。

面對網購的衝擊,商場和實體店必須多費心思,善用新科技,為顧客帶來更貼心、更創新的服務,使日常的「行街、食飯、睇戲」增添便利和樂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