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強強聯手 打造灣區領導地位
早前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在大灣區打造一個全球具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致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作為大灣區的一分子,香港在創科領域上如何定位?
目前,香港在創科發展上仍有很多改善空間,如人才政策未見成效,人才庫空虛,創科氛圍薄弱;本地「官產學研」生態系統又未成氣候,少有把科研技術產業化並推出市場,令科研人才缺乏出路。
不過,香港是大灣區中最國際化的地方,在金融貿易和航運物流上地位優越,早為本港創科奠定穩健的基石。
而且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美譽,強於匯聚四方資本。去年港交所新股上市的公司有207家,集資額近2,800億元,成全球之冠,難怪吸引了不少海外金融人才來港尋找機遇。根據投資推廣署去年底的調查,香港有35%創業者來自外地,其中逾四成來自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地,初創社群相當國際化,而發展金融科技的初創公司已超過550間,如能加強結合香港的科研與融資優勢,定能有更亮麗的發展。
眾所周知,香港簡單而低廉的稅率、健全的法制、自由流通的資訊和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等措施,一直是香港匯聚人才的優勢。從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本年1月底發表的《2019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中,香港在全球114個城市中排名第27,足證香港人才競爭力仍大幅領先內地城巿。
資金與人才是創科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香港的國際化早已為創科發展打下基礎。新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將繼續投放大量資源,支持本地創科持續發展,只要我們能繼續把國際聯繫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如跟國際企業以及院校在AI 和醫療科技兩個平台上強強聯手,同時在挽留人才和「官產學研」生態系統上再加把勁,香港定能在創科發展上再闖高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