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眼不見為淨」的環保實屬虛偽
英國哈里王子的夫人梅根訂婚時戴上Kimai品牌的鑽石耳環,這是在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鑽石(Lab-grown diamonds),在未來幾年,人造鑽石有機會搶奪天然鑽石的鋒芒,成為潮流時尚的趨勢。人造鑽石的最大賣點,是對自然環境比較友善,Kimai就承諾提供不會對社會和環境造成傷害的人造鑽石。
環保、低碳,是近年很時尚的辭藻。但或許是基於「眼不見為淨」的邏輯,環保組織、政府組織、企業,多數都會提倡大家參與一些比較直觀的環保行為,例如走塑、走吸管、節約用水等等,因為這些垃圾、污染,大家日常生活中可見。但其實很多污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見的,這是否代表可以忽略?
大部分珠寶首飾的生產都耗費大量資源和產生嚴重污染,例如金礦石的黃金含量其實很低,一噸金礦石能有三五克金已經算是富礦,而且隨著人類的不斷開採,富礦越來越少,現在每噸金礦石含金達到0.3至0.5克的,已經有開採價值。這是什麼概念?隨便一個婚禮,新娘戴一對金手鐲重100克計算,背後可能要爆破、開採、提煉200噸的金礦石。大家可能在網上看過一些圖片,一些富有家庭的婚禮,新娘身上可能掛上幾十隻金手鐲,可能涉及上萬噸的礦石,要耗費多少自然資源才可以造出來呢?黃金開採過程中,可能用到氰化鈉等有毒物質,管理稍有不善就會污染環境。
鑽石的開採過程須先經過爆破推土、伐木倒林,嚴重破壞自然地貌;為了沖走鑽石表面的礦粉和砂石,會耗費大量水資源並造成大量碳排放。全球鑽石貿易中有4 - 15%屬於「血鑽」,指僱用童工以非人道方法開採而來。有統計數據指,採礦企業平均每年排放1.8億公噸的有毒廢料至河流及大海,是美國每年送去堆填區廢物量的1.5倍;而全球因血鑽而死亡的人數高達3百萬。
但人們對不同產品的資源耗用和污染,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例如你每天消費,都有接觸到有人叫你走膠袋、走吸管的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來自環保組織和企業。現在幾乎所有的餐廳都有走膠袋、走吸管的宣傳。但我從不見有人宣傳「走珠寶」,也不會有零售商很老實地在自己的店鋪貼上海報,告訴你:你買的這枚鑽石戒指會浪費多少水源和要童工背負多少噸泥土。
難道,愛護地球就是這麼膚淺?直觀的膠袋就天天說,帶暗藏在背後的環節,就無論如何破壞環境都無需理會?這種「眼不見為淨」的心態,與其說是環保,到不如說是自己買個安心,反正我看不到骯髒就可以。到今天為止,社會所倡導的環保概念,都尊崇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可促動商家利益。所以只能叫大家走膠袋、走吸管,因為這不會減少你的消費,反而會減少商家成本,何樂而不為呢?其實任何的消費都會耗用資源和污染環境,真正的環保應該是節欲,但叫大家減少消費等於打擊經濟發展,環保組織又如何能得到商家的贊助呢?說到底是何等虛偽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