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特首為何難做?

2019-07-02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CCC.jpg

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後,歷任特區行政長官似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董建華提前下台,曾蔭權官非纏身,梁振英無法連任。至於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在上台兩年後遭逢了其政治生涯當中最為嚴重的危機。

「下台!下台!」自從民主派上個月發起一連串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大規模抗爭行動以來,要求林鄭月娥下台的聲音近來就在香港社會不絕於耳。在昨天的「七一」大遊行中,很多遊行人士都憤怒拿着寫上「林鄭下台」的牌子,要求林鄭早點下台。

對被稱為「好打得」的林鄭月娥來說,目睹此刻難免會有一絲落寞,恐怕從沒想過自己的民望會在歷任特首中最低。但從外人角度來看,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所有香港特首,為何上任前是一條「龍」,但上任後就變成一條「蟲」?

以林鄭月娥為例,1980年大學畢業考取政務官後,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政府工作,橫跨港英和特區政府,在逾20個政府司局崗位輪轉服務過,擁有長時間領導公務員的履歷。

無論是支持者抑或反對者,都不會否認林鄭月娥擁有一些顯著的優點:勤奮、能幹。為官多年,林鄭月娥憑着自信的心態處理過大量爭議事件,包括皇后碼頭保育運動,以至後來的政改諮詢等,被冠以「好打得」的外號。

諷刺的是,林鄭月娥近來陷入前所未有的管治危機,或許也是因為她以上的性格使然。不少認識林鄭月娥的人都說,林鄭由於掌握外界不掌握的壟斷資源、資料,長期擁有精英心態,為人自信自負,結果很容易變成專制的心態。林鄭月娥這次強行修訂《逃犯條例》,就是因為之前她沒有謙虛聆聽不同意見和作出通盤分析,再作政治決定。

上星期,我和一位建制派的資深元老聊天,他則從另一個角度挑出林鄭的毛病。他指出,林鄭作為港英政府的精英官員,與建制派關係並不算太密切。兩年前,林鄭臨危受命出任新一任特首,覺得中央支持她,以為建制派需要配合,完全不理會他們需要對社區的支持者負責。林鄭這種處事作風,最終換來慘痛的教訓。

以上是林鄭個人性格的缺陷問題。近日,也有人嘗試從制度問題剖析香港特首不好做的最大原因,在於特首有兩個老闆,分別是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令這份工吃力不討好。

客觀上來說,兩個「老闆」價值觀分屬「兩制」:北京當局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港人則「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特首夾在兩個「老闆」中間,若分寸拿揑不當,很容易「順得哥情失嫂意」,受盡千夫所指,最後沒有好下場。

以上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的確不假。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深層次矛盾日益惡化,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特首,根本駕馭不了複雜的局面。特首一旦無法在兩邊取得巧妙的平衡,就會很容易出現「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然而從宏觀角度來看,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歷任香港特首,也有不得不被同情的地方。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在一些共同價值基礎上建立政治訴求也越來越困難,這導致公職人員應付複雜的社會環境的壓力較以往更大。現代政治領導人比以前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困難。

更重要的是,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當前的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誠信、要求也正在提升,加上資訊發達,公職人員的言行容易被監察。政治人物發現他們幾乎不可能完成某些事情,因而註定無法達到社會的期望,註定會使人民失望。

究竟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特首,特首如何才能投民所好,更有效地管治好香港,已成為當今香港輿論焦點。但不消說,香港特首面臨的困境,也是全球各國政治領袖遭遇的一大難題。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