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書展人流跌 政府應向其他推廣閱讀機構取經
書展剛過去,根據主辦單位貿發局表示,今年有 98 萬人次進場,反應比去年遜色,減少了6 萬人次,有不少書商都推出折扣優惠加快清貨,但仍有書商稱生意較去年下跌達10%。社會運動多固然是人流減少的原因之一,但無可否認,市民對書展失去新鮮感,去書展漸變例行公事,也是人流減少的重要原因。
香港的閱讀人口其實維持穩定,香港出版學會自2016年起每年進行的「香港全民閱讀調查」,去年電話訪問了2063名市民,顯示七成的受訪者有閱讀紙本書的習慣,一周閱讀3小時,每月閱讀2本書,一年購買5本新書,理應足以維持書展的人流及營業額保持穩定增長。書展人流下降,正是顯示有許多書迷人口未能吸納。
調查亦發現選擇「網上閱讀已經夠」的比率比2017年上升了7.6個百分點,已貼近三成,而在31至40歲的非讀者群中,更有近48.1%人選擇了該項,比2017年上升了近16個百分點,足見網上閱讀對讀者閱讀習慣的影響仍上升。網上閱讀風氣盛行有好處也有壞處,有助閱讀遍及年輕人,但也使閱讀習慣變得封閉。網上刊物質素參差,而且讀者傾向獲取免費的電子書本,對閱讀市場發展也不太健康。
有機構就積極發揚書展的功能,推廣健康及互動的閱讀風氣。新地旗下推動閱讀機構新閱會,今年繼續舉行「新地齊讀好書」計劃,與聖雅各福群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作, 贊助基層學童每人港幣250元選購心水好書。新閱會的義工來自新地員工或家人,透過義工與學童的交流,鼓勵學童發展自己的閱讀喜好,善用金錢選擇最愛書本。這種人與人只間的互動正是推廣閱讀政策應該多投放的核心。而書展主辦當局亦不妨考慮像部份機構般,送書及舉辦工作坊予基層,例如「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機構更舉辦了「夢想閱讀計劃」,送贈圖書予基層兒童,書本均以夢想為題,包括以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學院為故事背景的圖書,鼓勵孩子學習音樂,更為一眾小讀者舉辦音樂工作坊作為閱讀延伸活動。
政府應多作功夫,例如與這些推廣閱讀的機構合作,以具新意及增加互動形式,百花齊放地加強書展吸引力,既發揮書展讓書迷共聚一堂的好機會,既增加人流又能有效推廣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