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哲:重塑香港教育環境勢在必行
近期香港社會出現了一些暴力行徑等種種亂象,參與者中不少是學生,可見香港小部分青少年有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文化失序的苗頭。清梁啟超言:「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清林紓言:「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北朝北齊顏之推言:「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但回顧香港的教育背景與現狀,可以看到不少學校甄選的教材內容零亂隨意、常規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模糊,教育方式偏機械簡單,甚至有些學校的教育導向完全偏離了正常軌道,極不利於培養香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信念、精神價值。青年人是充滿理想與激情,是最富有朝氣與夢想的一個群體,是參與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深刻反思香港教育深層次的問題並探討如何重塑、改革當前的教育狀況,勢在必行。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輿論導向,引導香港青少年珍惜並把握時代機遇。
「唯時代之所適,為道變化之所需」。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的先後頒佈,時間點不免讓人產生聯想。但其實,國家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戰略,一直委以重任予香港,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香港青年人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就是傾力服務於國家戰略,努力成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之一。這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機遇,報紙、網路等媒體也做了不少報導,但似乎此類輿情並未進入校園等教育體系,許多青少年對大灣區的概念以及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意義一知半解。建議在校園內加強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香港青少年扭轉一些片面的觀念,認知到,將香港置於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整體版圖下,對香港而言只有利而無弊,對香港的年輕人而言,學習與發展的外向性越強,綜合競爭力就越強,就會拓展更大的天地和增值空間,引導他們有信心、有準備地去迎接香港更好的明天。
二、提供切實可行的實習機會,讓香港青少年提高對大灣區的認可度和參與度。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內地政府和許多社會團體都紛紛構建多元化和諧溝通的平臺,經常統籌組織活動,讓香港青少年與內地政府、學者、業界精英、機構進行交流互訪,以增強青年人對內地以至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民生、文化的認識,反饋效果也不錯。鑒於今年香港的失業率達到近年來的高點,相信還有繼續向負面發展的趨勢。建議可以提供一些比較落地的實習實踐機會,讓香港的年輕人親身體驗到中國的發達與開放的新風貌,並從中受惠,得到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深圳毗鄰香港,出臺了多項舉措,惠及在深的香港高層次人才、投資者、創新創業人才等多個領域層面的人群,港澳居民與深圳居民在享受深圳市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也是同等對待。目前深圳有許多大企業已經趕超歐美各國,進入全球百強,並能提供大量具豐厚薪酬、福利、住房待遇的就業機會。比如:騰訊、華為、中國平安、香港科大畢業生在深圳創立的大疆等等,在國際間都極富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要發揮這些大機構大企業的優勢,多邀請大學生、中學生到企業實地考察或實習、交流互動,讓同學們在看一看走一走中感受到內地的魅力、動力、活力,並能將所見所聞、所學所感,帶回香港與親友分享,讓更多人瞭解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進步,籍此幫助學生們深入地瞭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新現狀,提升香港人士到大灣區學習、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帶動區域的融合與發展。
三、加強和諧交流溝通,引導香港青少年群體樹立理性務實的觀念。
少年強則港強則國強。從近期香港發生的事件,可以看到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教唆下,小部分是非觀念不明晰的學生被利用,參與了這些政治爭坳,暫時拖慢了民主政制發展的步伐。其中原因有年青人對「港人治港」的真正涵義理解不透;還有原因是香港學校鮮有教中國歷史,即使有,主軸是國際史非中國史;另一方面還被某些人或傳媒誤導,因而做出了些不理智的破壞動作。這些社會不穩定因素,導致遊客止步,令香港的零售業、飲食業、旅遊業經濟等大受打擊,對香港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正陸續呈現。建議首先要團結香港的青年才俊們,用年輕人能夠明白和接受的方式,説明他們轉變觀念,瞭解基本法與「一國兩制」,支援政府依法行政;其次要引導港青、學生加強溝通,化解分歧、解決難題,讓他們更有信心與準備地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可以多搭建和諧交流、互助互學的優質社交平臺。如進入社區,開展各類型課餘活動,開辦吉他班、聲樂班、舞蹈班等,讓基層的兒童與青少年有學習機會,提升個人技能;組織免費的青少年遊船河、海鮮餐等活動,籍此座談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理性務實地參與香港社會事務。
「潤物細無聲」。關愛香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一點一滴的努力推動香港教育環境的改革,讓更多有需要的下一代受惠成長,定能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實現政通人和。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