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強化一國兩制及通識教育有助穩定政局
近日香港由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風波持續,社會運動不斷,各界更由起初純粹反對「送中」引渡條款,演變成近日針對警隊執法甚至是政府管治、一國兩制的不對。雖然近日港澳辧的發言,中國內地政府只是深表關注,仍措辭有所強硬,有人擔心中央將違反一國兩制不插手的原則,如何應對社會不穩定的環境,將成為中港兩地政府未來最大挑戰。
香港發生的一連串活動,正是香港市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要求長期得不到關注,害怕失去「一國兩制」保障的不安之長期壓抑。只用二十多日,倉卒完成回歸廿年都未獲共識處理的「送中」引渡安排,商界一度大力反對「反送中」,但竟在中聯辦和港澳辦高調撐修例後接受,不禁使人擔心中央政府對港管治的干預,而政府透過警方對運動的示威、聚集等作粗暴打壓,甚至涉及與黑幫勾結,更使市民與政府的關係嚴重撕裂。
相比之下,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時警方表現克制,立法院更規定不准動用警察清場,保住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警民關係未致反目,是學運結束後市民與政府關係得以迅速修復的關鍵。香港政府警方卻強硬應對,成為了政府的「擋箭牌」,市民把不滿盡發泄於警方,對警方執法的不滿又引伸至香港政府。自從元朗疑有警方人員勾結鄉黑襲擊市民後,警民關係跌至冰點。港府必須回應民眾訴求,要讓香港繼續變成金融中心,政府必須向市民保證北京當局仍堅持「一國兩制」運作暢順,特區亦要繼續堅守原則好好處理中央和特區的關係。台灣正是雙方都互相尊重疼惜,政府回應市民訴求,太陽花運動才告止息。
只有誠意溝通及誠實面對錯誤,社會衝突才可以解決。香港新高中學制推出後,要求學生必修通識教育科,學生從中掌握一定客觀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技巧,對社會及政府施政有更深入認識,政府應把這些年輕的議政力量吸納,例如成立年輕人智庫,作為政府施政時掌握年輕人脈搏的根基。
「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法律、稅制、國際聯繫等優勢,大灣區建設更強化了香港作為大灣區面向全球發展的關鍵橋樑,但目前一國兩制在經濟上的優勢,卻未有充分體現於政治上。只有「一國兩制」框架下革新香港的政治制度,才能培訓更多高質素的政治家。「一國兩制」下重啟政改,落實雙普選是增加政府管治認受性的方法之一,即使是先採用「831框架」,也可大大增加政府的認受性。香港各界必須攜手努力,進一步探索如何有效落實一國兩制,由經濟層面的互惠互利擴及政治,為香港重建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