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習近平為旅日中國客抱不平之謎
近日,香港的立場新聞引述彭博社的報導,指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最近在北京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回應早前日本前外相川口順子提出的問題,指出中日兩國國民之間印象存在落差,特別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好感度低,中國需要繼續努力之餘,責任還在於日本方,更主張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中國人跟日本人友好,沒有刻意抹黑日本和煽動反日情緒。
立場新聞順水推舟,將習主席和川口前外相的空中對話擴大,又把習近平的回應來一個移花接木,突然舉出「中國人旅日不受歡迎」,將習主席的相關講話像是對此問題的回應,更將其定為新聞標題。
報導一出,自然引發不少對中國以及習近平班子的統治不滿的國內外人士「抽水」和揶揄。不過,本文無意就立場新聞的報導用意作揣測,旨在還原當日川口前外相與習主席隔空對話的原貌,以及所謂「中國人旅日不受歡迎」的問題。
首先,綜合現有報導,川口順子「提出的問題」是在一個月前的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上說的。據《北京周報》英文版於十一月二日的報導,川口在會上說「一些日本人或許仍然視中國的和平崛起為威脅」,又提出要讓日本人用自己的眼睛和體驗去更好地了解中國,並指出「我期待中國全面地展現自己,並與日本方面展開坦誠的對話」。因此,才有了習近平主席的上述回應。
當然,對於一些人而言,習主席和川口前外相的「對話」對於一些人而言無關痛癢,也並不重要,但是,這便牽涉到立場新聞移花接木的標題——「中國人旅日不受歡迎」。
雖然立場新聞沒有言明,但相信這是緣於習主席的回應上還提到「要釋除日本人對中國的偏見和先入為主觀念,日本有必要作出更多的行動」。習主席的言語行間似乎在將責任推向日本一方。但一來在彭博社的原報導上沒有提到「中國人旅日不受歡迎」之言,立場新聞煞有介事的將兩件事扯在一起的用心不言自明。
話說回來,根據彭博社的原報導的確引用了日本非官方團體「NGO言論」與中國的「零點研究顧問公司」一起在今年九月份進行的「第十五次日中共同輿論調查」。這次調查分別成功訪問了一千名日本國民和一千六百名中國國民。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方負責這次調查的「NGO言論」一直被部分日本國內保守派指責為「媚中機構」,推動他們不同意的「日中友好」。
說回彭博社的原報導,他們引用是次調查中其中一項關於「日本人對中國的負面印象」的部分(當然同調查內還有「日本人對中國的正面印象」、「中國人對日本的負面印象」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印象」)。單看「日本人對中國的負面印象」的部分,首五個最大原因按序為「中國侵犯尖閣諸島(即釣魚台列島)日本領地的行為(51.4%)、「對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感到不妥」(43%)、「中國採取與國際規則不同的行動」(42.7%)、「在歷史問題等事情上批評日本」(34.2%)和「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採取的大國行為感到不妥」(32.3%)。
以上所見,是次調查裡首五大原因裡無一跟中國人旅日有關,而更重要的是所謂「中國人旅日不受歡迎」本來就不在是次調查之列。因此,再次證明立場報道在該報導開首部分刻意提到中國旅客在日本旅遊的不愉快問題,只是為了揶揄習近平的發言,但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當然,筆者旅居日本十多年,耳聞目睹中國旅客在日本旅遊的不愉快經歷,低上平心而論,責任卻難以盡在中國旅客一方。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上述日本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五大問題都存在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日本人得到這些感覺,大都通過日本媒體獲得的。
事實上,就筆者旅居日本十多年的經驗,以及多項過去由日本內閣府進行的調查顯示,日本人十分倚賴電視和報章獲取資訊,特別是外國的消息,而更有趣的是,雖然日本人對電視和報章的報導不盡相信,同時對互聯網上的消息大多抱懷疑態度,但當要從電視和報章與互聯網之中選擇消息源時,打工仔們多取前者,而年輕一代以至學生則取後者。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極大程度上是受到媒體的影響,而非親自盡是從自身的親身經驗而來。而且,這五種負面印象大多是「國家印象」上和「意識形態上」的問題,跟中國人在日本的行徑沒有大的關係。
不過,上述的聯合調查裡的確有一項票數不高,但又在是次調查裡冒起的部分,那就是受訪日本人對中國的負面印象,來自於「中國人強烈的愛國主義」(佔8%),這個項目雖然比重不高,但足見隨著中國崛起,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提升,在一些牽外事情上作出激烈反應,在媒體報導下深深烙印在早已對政治冷感的日本人心裡。
無論如何,不論是川口順子的提問,習近平的回應,還是彭博社的報導都沒有刻意針對旅日的中國人旅客,立場新聞的報導用意為何,筆者無意揣度,但筆者認為,媒體忠實的查證工作和客觀的報導乃應盡之責,對於移花接木式的抽水報導,實在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