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李子柒不應成為「外宣品」

2019-12-23
 
AAA

7.jpg

視頻博主李子柒近來突然受到各路媒體的抬愛,就連《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官媒也為她打call(加油),讓這位不到30歲的農家姑娘一時風頭無兩,成為現象級人物,甚至引來李子柒是不是中國文化輸出的熱烈討論。

李子柒有多紅?她不僅在中國國內微博和抖音的粉絲已經超過5000萬,而且在中國境外的YouTube上也有近740萬粉絲,接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超過中國官媒海外粉絲數的總和。難怪有人說,李子柒一人「打敗」了所有外宣機構。

李子柒出身四川山村,6歲時父親去世,14歲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睡過公園椅子,啃過兩個月饅頭,在城市漂泊八年之後,回到鄉下陪伴奶奶。2016年初,李子柒開始拍攝手作視頻,主要以中國傳統的衣食住行為主線,用簡單記錄工藝製作流程的演繹方式,呈現古樸自然的田園生活。

李子柒成名前的視頻從編導、攝像、出演、剪輯都由她本人完成,其中的艱辛不難想像。比如她的作品《鞦韆沙發床》成片近五分鐘,前後累計拍攝素材2000餘條。劈木材、釘樁等粗重勞動內容讓她屢屢受傷,但為了減少相機損耗,她只能不等傷愈忍痛操作。

在2017年5月的致謝視頻中,李子柒寫道:「2萬餘條素材,來來回回開關4萬次,按每條素材走25步來算,步行約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歡,但求能給努力做內容的自媒體人最基本的尊重。」

李子柒的視頻涉獵面很廣,從家庭土窯到鞦韆沙發,從造紙到眉黛膏、胭脂等中國古代美妝用品,都由她親手製作。尤其是她身着一襲飄逸古裝,在山間取泉水,在菜地采時蔬,腌制和烹飪各種菜肴並和年邁的奶奶共享勞動成果的溫馨畫面,展示的不僅是心靈手巧和美食文化,更有當代社會已經嚴重流失的孝心和愛心。這可以說是李子柒吸引眾多中外粉絲的法寶。

如果說李子柒兩年前已經成為網紅,現在的她可謂大紅大紫。但人紅是非多,李子柒也招來一些質疑。有人說她的視頻膚淺簡單、深度不夠,是在用虛幻的田園生活畫面掩蓋農村衰敗的現實;有人說她背後有強大的製作團隊,她只不過是在按照劇本擺拍,配合商業炒作;還有人翻出她當年在城市打工時濃妝艷抹做電音主持的舊照,指她假扮清純。

這些質疑大多站不住腳,也難損廣大粉絲對李子柒的喜愛。倒是有輿論藉助李子柒的成功,呼籲官方外宣多挖掘李子柒這樣成功輸出中國文化的民間力量,令人有些擔憂。

今年9月,李子柒被任命為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幾天前,她又被評為2019年度文化傳播人物。主辦方在給李子柒的頒獎詞中說: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疊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着的中國文化。

毫無疑問,李子柒的成功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比如勤勞善良和孝敬老人。這種展示受到中國境內外廣大粉絲的追捧,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播。但粉絲喜歡李子柒,不僅因為她的作品給人帶來美感和愉悅,也因為她呈現的是一種不摻雜政治含義的自然文化圖景,如果她一開始就肩負着「文化輸出」的重任,恐怕也成不了今天的李子柒。

有人說一個李子柒頂一百個CGTN(中國環球電視網),這當然是一種調侃,兩者之間其實不具可比性。李子柒成功有各種因素,主要是她抓住了短視頻興起的歷史機遇,用自己的勤奮和才華給世界各地的人們描畫出田園生活的詩意和美好。如果被打上「外宣品」的烙印,這種美好反而可能受到傷害。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