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胡錫進的疾呼

2019-12-23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433.jpg

中國媒體人、《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周三(12月18日)下午突然對中共幹部發出公開警示,提醒大家不要罔顧社會反應追求極限「政治正確」。雖然語焉不詳,但許多人都看懂了。

他寫到:我想提醒各地的一些幹部們,民主、自由這些詞彙都是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的內容……如果有誰覺得核心價值觀里的某個詞刺眼,有必要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迴避,那麼我認為,一定是他們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他還直接告誡他們「千萬不要為了追求極限的『政治正確』,而引起群眾反感,侵蝕社會信心,提到應「防止一些粗糙的意識形態工作」。

網民對他的意有所指的批評心領神會,在微博上給了他9000多個贊和約3000轉發,港台媒體也紛紛報道。大家都注意到,就在此前一天,中國教育部官網公布核准數所大學修改章程,其中上海復旦大學章程新增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相關的大量內容;而原章程里的「思想自由」四個字沒有了。

有關消息瞬間引爆輿論關注,在復旦校友的朋友圈裡更是刷屏。胡錫進質疑幹部覺得某個詞刺眼,指的顯然就是「自由」。

這裡必須補充一句,筆者閱讀過修改後的復旦大學章程,證實雖然「思想自由」四個字沒了,但原章程里「學校尊重和保護學術自由」還保留着。因此較完整的理解,當局的意思或許可歸納為:復旦大學尊重與保護學術自由,但是思想必須統一。

復旦大學星期三深夜發表聲明則是這樣解釋:修訂章程是「體現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突出了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將「黨是領導一切的」寫入了黨章,這已經被確立為中共的政治原則與政治現實,縱然如此,「領導」作用能如何更好體現,仍有可探索討論的空間,而今百年名校復旦大學章程將「思想自由」一筆刪去,就讓許多人心頭一驚,尤其在甘肅鎮原縣級圖書館剛發生過「燒書」——所謂「現代版焚書坑儒」事件之後。

甘肅省鎮原縣政府10月下旬清查銷毀了65冊「涉傾向性」書籍,還堂而皇之在官網公示燒書的照片,強調「焚燒活動由鎮原縣文旅局分管領導親自到館督查」,相關新聞與圖片本月初在國內炸開鍋。輿論壓力下,當地政府稱調查後發現那65本是盜版非法出版物,又承諾對燒書不當行為進行追責。

上述解釋相當勉強,但它至少證實了一個重要信息:焚燒「涉傾向性書籍」並非上層下達的全國統一指令。反之,這個動作源於有基層官員為揣測上意,彰顯政治忠誠,才自作主張「燒書示眾」,結果不但引發眾怒,在政治上也踢了鐵板。

「甘肅燒書」事件後,大學修改章程緊接着登場,除了引起強烈關注外,兩者其實都未必有很大實質影響或絕對必要性。既然如此,相關人員仍來此一舉,可見這些行動都是社會普遍左轉風氣下的衍生品,而中國原本就不多的寬鬆空間則更為縮小。中國正對應美國貿易戰與制度競賽壓力,要堅持原則又預防矯枉過正,還不扼殺自由空間,個中拿捏實屬不易,但也不能不拿捏,不能不同時堅持容許寬鬆空間存在,因為失衡的後果嚴重。

胡錫進18日下午其實連發了兩則微博。他在後一條微博里自稱,《環球時報》一直站在與西方反華及不友好勢力作鬥爭的一線,也經常與國內的「自由派」或所謂「右派」激辯;同時他也不斷提醒團隊與自己:千萬不要因為鬥爭、辯論而把自己逼向相反的極端,即所謂「左」了。他讚許國家這方面做得就很好,主張「大家都要學習中央的這種戰略定力」「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各地要特別防止受到干擾而出現政策的偏頗」。

這話十分懇切,也比前一個微博更重要——他提醒各方不要在鬥爭中偏離了原來的立場而走極端。不過,有個現實也值得一直奮勇與右派激辯的胡總思考:這些年來,隨着自由派的聲音被全面壓制,沒有了光譜另一端的聲音來維持某種平衡,中國的輿論左傾成為慣性,那麼最終的走向極端,是不是更可能從一種可能性變為事實?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