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並不會影響入眠 黃光反而使人更清醒?

2020-01-13
醫·思維
醫·思維是集專業醫學、日常健康生活、醫護業界關鍵資訊於一身的新平台。由本港資深編輯團隊主理,集合各專科醫生的意見,搜羅每天最值得關注的醫學新知。
 
AAA

LIGHT.png

近年「藍光」一詞經常被人提起,並與各種電子螢幕扯上關係,更被冠上影響視力、影響入睡的污名。然而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藍光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大,反倒是黃光的影響更大。

所謂的藍光,其實是自然光的一種,亦是可視光(visible spectrum)的一部份,意思是人類眼睛可看見的光。可視光波長介乎400至700nm之間,由短波到長波的顏色排列大致為紫、藍、綠、黃、橙、紅,而藍光的波長約為475nm,由於波長較短,固藍光較易在空氣中擴散,所以天空的顏色就是藍色。

就著藍光對視力的影響,最大的論說莫過於是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假如在睡著之前仍在看著手機螢幕,當中的藍光就有機會讓身體誤以為環境正值白天,從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失去睡意,造成難以入睡,甚至是失眠的問題。因此,很多人會在夜晚將手機切換成「夜間模式」,就是將螢幕改成黃光為主,避免對眼睛帶來太多刺激。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就此進行一項研究,試圖找出藍光是否真的如此有害,黃光又是否真的比較好。實驗以老鼠為對象,測試在同一亮度之下,老鼠對於藍色及黃色的光源的反應有何不同。結果在各項條件下,都顯示出藍光對於老鼠的晝夜認知系統都未有黃光的嚴重。換句話說,在夜裡對著黃光反而更易影響對晝夜的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報告並沒有否定藍光對晝夜認知的影響,只是其影響力不如黃光大罷了。由此可引申出,假如在夜裡將手機切換成夜間模式,反而有機會更大程度地影響身體對晝夜的認知。而雖然老鼠是夜行動物,不過研究人員就指出,光線對哺乳動物的生理時鐘的影響應該是大致一樣,固是次研究結果相信亦可套用於人類身上。

 

Source by Current Biology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