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文:本港livehouse之死
位處鯉魚門的本地龍頭live house This Town Needs在二月底正式結業,在武漢肺炎疫情襲港之時,再狠狠摑了非主流音樂人一巴。
TTN的前身是Hidden Agenda,在觀塘開辦多年。但礙於未符合消防條例,場地經過多次搬遷,依然未能在觀塘牢牢紮根,最後在兩年前搬至鯉魚門合法經營,繼續為本港的非主流音樂人提供表演場地,並不時邀請海外中小型樂團到港演出,屬於本港演出最頻繁的小型表現場地。可惜,這個表演場地的收入一直未如理想。非主流音樂的觀眾群較狹窄固然是主因,場地位置偏遠亦令宣傳工作更困難。缺乏了文藝團體聚集觀塘的協同效應,觀眾要搭港鐵到油塘站,再步行大約十五分鐘才到達會場,極難吸引街客,在上班日舉行的演出最受影響。
Hidden Agenda的情況,早幾年成為傳媒的焦點。政府當時表示會提出措施,嘗試便利文藝團體善用工廈,結果政府仍只依賴業主申請改變用途去解決,措施的確較以往便利,但真正申請的工廈寥寥可數,而表演場地亦未被列入適用範圍,對依賴演出收入為生的演出者毫無幫助,是政府上下對藝文界缺乏認知的例證。
政府的藝文政策主要依賴藝發局推行,而藝發局一直被質疑資源向大型藝團傾斜,對小型藝團及個人工作者缺乏支援。政府近來成立抗疫基金,獲得資助的藝文界,在業內還是噓聲多於掌聲也基於同一原因。政府若要更好推動本地的文化創意工業,必須更了解業內生態。當slash的工作模式在新生代大行其道,政府若然繼續用舊有思維推動文藝工作,肯定事倍功半。每次藝發局改選都有業界代表以改革藝發局的政綱參選,這些意見政府聽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