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提升進修配套可為釋囚帶來希望

2020-03-06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3-06 at 15.25.28 (1).jpeg

近日熱播劇集《法證先鋒》中,張彥博飾演的釋囚於獄中勤奮進修,可惜最終仍因執著過去,再次身陷囹圄。其出色演技表現出角色的複雜心理掙扎,引來觀眾讚賞,也使不少市民再度關注釋囚進修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出獄後能否融入社會的問題。

讀書是重要的更生過程,不少出獄人士最終犯事回到監獄,其中一大原因是更生人士於獄中的進修未能幫助他們就業。即使把課程讀得滾瓜爛熟、成績優異,但課程實用度及深度不足,以致未能學以致用。懲教署目前與職業訓練局等合共提供超過四十項涵蓋建造、商業及服務等的職業訓練,包括機械工藝、西式餐飲服務等。看似豐富,但有釋囚指不少課程只是基礎程度,而且部份課程沒有老師,上課方式近似自修,靠自己看筆記做功課和考試,但獄中卻不容許囚犯上網找資料。部份職業課程例如木工,雖然分初、中、高級程度證書,卻沒有與資歷架構連接,即使收到證書,也不知道自己能力可應徴的職位。

懲教署應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及氣氛予囚犯。西方國家的監獄培訓課程,大部份都與政府制定的資歷架構涵接,與公開試成績可掛鈎,故獲僱主認可。北歐許多監獄,囚犯除了可以瀏覽已確認安全的網站,也設有圖書館,以及有不少公共空間讓人可安靜自修,值得懲教署仿效。美國所有監獄都設有讀寫能力課程,在囚者未有高中文憑或普通教育發展證書,更必須參與最少240小時讀寫能力課程,確保他們有接受完整培訓的基礎;但香港為更生人士而設的課程,拿過證書後連課程程度也無從考究,根據署方數字,更只有約四成課程獲資歷架構認可。

過去十年,香港的獲釋後兩年內再犯率,雖然由二○○七年的百分之三十四點四下降至二○一六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點八,但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監獄的在職培訓,使在囚人士出獄後更能與社會接軌,找到新工作,達致讓釋囚改過自新的目標。懲教署亦要與社署和勞工處,多與更生人士會面,主動作出就業轉介和跟進,全面協助他們重投社會,以鼓勵他們逐步建立自己的事業,重新訂立人生目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