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論】黃偉康:抗疫藝術
雖然香港的疫情,沒有如歐美般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可是有一個令人感到奇怪的現象,就是疫情的擴散,不單沒有為歐美元首的民望帶來壓力,反而有所攀升。其中受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英國首相約翰遜,民意支持度的升幅是最明顯,比年初時上升25個百分點。
相反,香港特首的民望評分,持續低企,最新只有22.3分,民望淨值為負64個百分點。為何香港的疫情受控程度,遠較歐美為理想,但特首的支持度,卻遠差於歐美國家?原因十分簡單,就是特區政府永遠都錯焦點。
事實上,疫情是否出現大規模爆發,除考慮政府的措施是否足夠外,市民的防疫意識亦是關鍵。所以香港疫情沒有大規模爆發,不少市民都覺得功勞並非特區政府,而是民眾的防疫意識足夠,加上2003年沙士的經驗,令香港沒有出現社區大爆發的情況。
那麼,為何美國、英國等國家疫情出現大爆發的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又或者英國首相約翰遜的民望不跌反升?首先,在歐美的民眾心目中,新冠狀病毒最先爆發的國家是中國,所以他們心態上難免會先遷怒於中國,而非自己國家的元首。
另外由於英美等國在刺激及穩定經濟的措施上,均是以民眾的考慮為優先,如英國政府承諾將為因病毒疫情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八成的工資,每月最多可達2500英鎊,同時員工工資補貼將適用於那些僱主已經裁員的公司,並為企業在支付租金、薪金、向供應商結賬等遇到困難,提供資助或政府擔保貸款,而小型企業最多可獲2.5萬英鎊(約23.3萬港元)現金補助,這些方案都令英國民眾及企業不用為資金而擔心,同時可以專心抗疫,這比香港政府在考慮是否封關、是否暫停娛樂場所營業等政策上舉棋不定,似乎更得民心。
當然,特區政府或者仍然心有不甘,同時亦可能會考慮向企業伸出援手,會否令政治對手亦受惠。如果真的有此想法,請看一看美國的情況,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絕對不希望通過兩萬多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因為這等同於間接向特朗普助選,可是面對嚴峻的疫情可能危及美國經濟,最終還是通過有關法案,因為她要打擊的不是美國或美國民眾,她是要令特朗普及共和黨難堪,可是如果刺激經濟措施不及時,最終美國的民眾可能會反過來遷怒民主黨及佩洛西。
故此,在疫情下完全不考慮政治因素,似乎並不可能,否則全球不會仍然為病毒的名稱、源頭,又或者哪個國家先爆發、哪個國家要為疫情而要負責任。可是在考慮政治的同時,亦應考慮一下如果現在不好好處理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那麼民怨只會越來越重,相反如果政策及時,那麼民怨下降、民意逆轉,不是更佳的政治策略嗎?為何現在仍要考慮刺激經濟政策,到底是否會惠及反對政府的民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