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國家級智囊張維為
張維為,這個名字相信對政治及國際關係感興趣的內地民眾來講並不陌生。他來頭不小,現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更被《光明日報》評為2016年中國智庫十大人物。張維為更參加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作主題發言。
(網上圖片)
曾擔任鄧小平翻譯 非常熟悉香港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後,張維為進入中國外交部,先後為李鵬、萬里、鄧小平等人擔任翻譯。在1984年,張維為跟香港結緣。當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聯合聲明,當時他作為英文翻譯,參加了晚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以及香港著名企業家霍英東、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鍾士元都有出席。
張維為形容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現為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兼任教授、清華大學特邀研究員。張維為仍然十分關心香港情況,「我去過香港去過很多次,可以說無數次,非常熟悉,在那邊有很多朋友。」
美國是最沒有資格評香港問題
他上月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評論到中央政府正就「港區國安法」的立法工作,「由中央政府層面來做,我覺得非常之好,而且我想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它已經產生震嚇效果。」
但他同時明白香港問題在國際政治中的複雜性,斬釘截鐵地指「美國是最沒有資格提這個問題……大家也知道我們做出這個決定——制定法律條文和執行機制,其實在很大意義上是針對美國的,美國太傲慢了。」對於美國一旦取消給香港特殊地位。張維為說「美國國內疫情防控如此之爛,哪有資本、哪有本錢來叫板中國。」他說,香港是美國外貿順差的最大來源,在港美國人有8萬多人,在港美國公司有1300多家,他們的利益都將受到嚴重損害。所以他認為真正鞏固香港「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治久安,符合外國公司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商業利益。
香港要認識深圳模式、中國模式
張維為非「忽然」關心香港,當年他曾形容佔中是「一齣鬧劇,物極必反」。他當時反駁外媒稱佔中是中國版的阿拉伯之春,強調「錯誤時間、錯誤地點、錯誤運動,失敗概率100%。」張維為指,對於中國這個大國,香港亂局只是局部的問題,而且香港有一國兩制作防火牆,不會影響中國的蓬勃發展。
張維為認為香港應從經驗中「上一課」,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在背後,但香港經濟至今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肯定是制度出了問題。他建議香港應了解一下深圳模式、中國模式,「中國有很多方面仍需向香港學習,但中國在某些領域確實已經走在香港前面。香港最嚴重的房屋問題,如果用國內社會主義模式來處理,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見成效,如果繼續用香港的資本主義去處理, 30年也解決不了。」
(資料圖片)
西方「形式民主」 中國「實質民主」
內地傳媒稱呼張維為為政治學家、國際關係學專家。張維為發表過許多關於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係的文章。
他前年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出席基金會主辦的「中華大講堂」,解構中國模式背後的文化內涵。他指出中國能夠高速發展,「秘訣」可歸納為由上至下的「協商式民主」的「中國模式」,這較西方「對抗性民主」有明顯優越性。
他認為美國以選票為中心,代議制「形式民主」存在的眾多問題。而中國就在政治上運用「選拔+選舉」制度,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體制。他指,中方把重點放到了實質民主的探索,即從民主所要實現的目標和結果出發,來探索程式民主。
他又曾指,中國政治制度的戰略規劃能力和執行能力,應該是世界上最強。因為西方多黨競選制度,令一個政黨制定了規劃,「換了一個政黨來執政,它就無法延續了。中國模式特點是一屆接著一屆幹,直至成功,西方經常是一屆對著一屆幹。」
他相信,「中國模式」更有助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保障中國長期繁榮穩定,但過程要避免腐敗。
記得留意!
張維為教授將於星期五(19日),以視像形式出席「中華大講堂」,從國際視角看香港何去何從,就香港的最新局勢提供精闢見解。
《思考香港》將會直播主題演講及互動環節。有興趣的朋友,記得留意《思考香港》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inkhongkong
日期:6月19日星期五
時間:16:00-18:00
主題演講 :「民主問題與香港選擇」
演講者:國際知名政治學專家張維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