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講堂: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2019-01-04
 
AAA

團結香港基金主辦「中華大講堂」

張維為講述「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zh1.jpg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中華大講堂」時,解構了中國模式背後的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崛起對世界的重要意義。

中國在短時間內高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最大外匯儲蓄國,世界經濟新動力,改變全球。改革開放40年,中國以有別於西方的發展模式,在極短時間之內創造了人類歷史奇蹟。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請來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出席基金會主辦的「中華大講堂」,解構中國模式背後的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崛起對世界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中國能夠高速發展,「秘訣」可歸納為「協商式民主」的「中國模式」,這較西方「對抗性民主」有明顯優越性。

「中國模式」可與美國模式競爭

張維為教授以CNN記者的一個提問帶出「中國模式」的成功,當時記者問張維為教授亞洲多國都學習西方模式包括管治方面,但為何中國不採納這套方式? 張維為教授回應稱,中國過去30年發展領先亞洲所有國家,已足夠證明「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又指「中國模式」並非十全十美,但可媲美西方模式,與西方一套持續競爭。而「中國模式」最成功的其中一個證明,是解決國內貧窮問題外,更令中國國內中產階級躍升,更預料十年內中國的中產階級將較美國多兩倍達7億以上。

張教授引用復旦大學的研究數據,指出工業時代及IT(信息技術)時代,中國發展都大幅落後美國,但到互聯網及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迅速趕上甚至有機會超越美國,這亦可解釋為何美國會如此害怕中國互聯網企業,例如「華為」,因為新一代互聯網技術5G要較目前4G速度快100倍,所有新科技包括無人機、無人駕駛、大數據等等都與5G有關,而「華為」不止是一間互聯網企業更是一間通訊設備公司,如此的規模及發展速度在全球罕見的。對於大家關心的中美貿易戰,張教授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規模太大,已不能繼續「韜光養晦」,其他國家要與中國打貿易戰根本不可能有十足勝算,中國不希望與美國打貿易戰,但同時中國並不害怕。反觀美國將中國視為普通產品如「芯片」等「武器化」,視為威脅,張教授稱美國此舉已犯下致命錯誤,最終只會拖累美國自身利益,強調美國一半產品都在中國生產,細小至螺絲、輪胎、大至自行車、起重機、以及藥品抗生素等等都由中國生產運往美國消售,美國對價值二千多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百分之廿五關稅,當中便有三分之一是中國製造,美國發動貿易戰最終只是懲罰美國企業和美國國內消費者,損害自身利益; 再者, 美元亦會隨住中國龐大貿易規模而降低其重要性,人民幣將成為最重要貨幣之一,而這變化步伐預料將會加快。針對中美貿易戰,張教授強調中國能透過調整內部需求,減少出口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應對美國增加關稅政策。又表示,「中國製造2025」政策為戰略性方向,實際完成時間是可以調整修訂的,不存在提早或推遲的問題,更不需美國認可,認為無論貿易戰是否打響,從人工智能到區塊鏈再到新能源汽車等等,中國已走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前沿。

zh3.jpg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黃友嘉博士(左一)主持了座談環節,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左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雷鼎鳴教授(左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博士(左四)一起交流對國家發展以至全球治理的看法。

中國成功如何解讀

國家改革開放40年,在這40年裡中國做對了甚麼令我們可以騰飛40年?

曾為鄧小平擔任翻譯的張維為教授稱,過去數十年,發展中國家大致採用兩種發展模式;全盤照搬西方模式,或全盤否定西方模式,但兩者也沒有最佳效益。他舉例說明全盤照搬西方模式的有菲律賓,二戰後曾經成為僅次日本的富有國家,但現今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陷入政治機器空轉,部落、種族、宗教矛盾激化,百姓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等等。而全盤否定西方模式國家包括古巴等等,大多陷入民粹主義氾濫,資金、市場和技術匱乏,民生艱難的境況。張維為教授憶述當年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問鄧小平,應如何與西方打交道,鄧小平說四個字「趨利避害」,認清甚麼適合甚麼不適合自身的國家,最經典例子「全球化」,目前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但當年美國推動「全球化」的時候,除了「經濟全球化」外,亦推動「政治全球化」,鄧小平當時則表明「經濟全球化」我們中國接受,但「政治全球化」中國不會採納。現時回看鄧小平的做法完全正確,而當年鄧小平可以不冒險推行改革開放,但他認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令中國富強起來,事實再次證明他擁有長遠目光。張維為教授認為中國經濟改革上採取「穩健改革模式」,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配置資源有機結合,避免激進和保守改革模式所帶來的弊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陷入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模式」起重要作用

張維為教授強調良好政府遠勝劣政府,這與西方民主或共產主義沒有太大關係,認為中國能形成高效政治體制,得益於國家由一個代表整體國民利益的政黨來領導,中央政府擁有足夠威信協調各方訴求,可以迅速作出一個最有利大多數人的發展。經過40年改革開放,張維為指出中國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政治上運用「選拔+選舉」制度,和由上至下的「協商民主」制度,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體制,與美國以選票為中心的民主體制不同,「中國模式」更有助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保障中國長期繁榮穩定,但過程要避免腐敗;經濟則要國企和民企互相配合,當中透過協調消除矛盾。

民眾認同發展道路正確

對於一個國家是否在正確道路上,其中一個指標是國民認同。張教授引述2016年英國著名普查公司「益普索」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九成以上受訪民眾認為國家在正確發展的道路上,相對美國和法國的三成四及一成一有強烈對比。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擁有四大特徵,包括超大型人口規模、超廣闊疆域國土、超悠久歷史傳承,以及超豐富文化底蘊。他指中國以至東亞價值觀與美國不一樣,美國重視言論自由、個人權利及自由等,而東亞地區則更重視社會秩序、和諧、政府問責。中國擁有自身民主,西方國家亦有不能說的忌諱,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不可能不負責任對民眾放任不管。

中國和平崛起的世界意義

中國和平崛起後將會如何,張維為教授指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最大消費市場,十年內中產階層將是美國人口的兩倍達7億以上,並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和養老,世界最高民眾擁有自己房屋國家,在可再生能源和新工業革命包括大數據和5G等方面領先全球,「中國模式」將鼓勵更多國家走自己的道路,軟硬實力的變化使世界秩序從縱向結構轉成橫向結構,是時候把中國的事情說清楚,建構全面、透徹、強勢的中國話語。

zh2.jpg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致辭時表示,希望透過講座加深港人對國情的了解。

 
延伸閱讀
  • 西方擔心,中國一旦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西方那套國際秩序就從國際舞台下架,西方主導世界的日子就得結束,西方能獲配的全球資源將會大幅減少。

    施永青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