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拯救初創的長遠策略

2020-07-27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7-27 at 11.07.23.jpeg

繼去年的社會事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重創香港經濟,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當中初創的情況更是慘烈。

傳媒Hong Kong Business引述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初創融資僅98億港元,較2018年大跌近四成。 到今年,市場情報公司CB Insights於 3月公布的分析,自今年1月以來,全球初創種子階段融資較去年同期下降逾兩成,香港初創大受影響。

為拯救初創,我們需要及時和長遠的支援措施。香港大專院校在先進科技範疇的研發能力一直位列世界前沿,但研發成果能夠成功商品化並推出市場的個案卻少之有少。探其原因,就是當局取態過分保守,以致創新科技署轄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審批成功率偏低,院校中游研發計劃於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的獲批比例更不足兩成。 

不少初創在經營困難之下萌生退意,故此,我認為政府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訂下長遠策略,以助初創重拾經營信心。 

一.  成為用家──本地有不少科技方案可用於改善日常生活,如全民派發的銅芯口罩,雖然議論不少,但實為政府勇於採用本地研發成果的重要一步。

二.  評核認證──今次疫情令口罩的需求大增,同時催生了本地研發和生產。如當局能如消委會般,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評核市面產品質素,提供品質認證,定能增強大眾對本地產品的信心,也有利產品外銷。 

三.  投資創科──以挪威政府為例,市值逾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的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於全球超過9,000家企業,近年銳意投資本土創科,為初創提供種子基金及協助尋找創投融資。

今年港府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從「未來基金」中撥出220億元成立「香港增長組合」,投資「與香港有關連」的公司和項目。我相信若能以「未來基金」支持本地初創,便能為本地創科注入更多動力,締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港府斥鉅資發展科技園及數碼港以至未來河套區之創科基建,相比內地於創科氣氛上有所落差原因不少,筆者總結為官僚化管理之詬病,令只有頭部之企業跑出並生存,而初創甚自至各園區內孵化畢業企業,於前幾年疫情間已倒閉了不少。政府上有決策推動創科創業,執行時下有對策,源於官僚式之不熱心,冷待孵化計劃申請者,批核成功率不高,對申請落選企業也欠原因,改進建議及跟進欠奉。 即使已進入孵化,官式里程碑(milestone)設定亦令不少初創疲於滿足呈報官方文件,未能全心研發及運營。

    陳承宇博士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