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習近平訪深圳的幾點啟示
深圳在過去幾年的發展迅速,當地有不少新興企業和初創。有名的公司如DJI,華為,騰訊等都立足於深圳。筆者未必完全認同一些說法,認為深圳已經趕過香港,或者忽視了香港過去幾十年為深圳發展作出的貢獻,但是習近平選擇了深圳、廣州和潮州,而不來香港一下,說明了中央未來對大灣區的發展和領導角色有了新的看法。
習近平早前全面肯定了深圳在過去四十多年來急速發展的努力和成果,也鼓勵它們繼續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聽在特區政府官員心中,大概明白香港作為中國對外唯一窗口不再。
而近年興起的數位貨幣,深圳市政府實走得很前。就在習近平訪問之前,它們率先在羅湖區試驗地推出了數位人民幣的測試,向民眾派紅包。當香港和澳門還在為派錢的方法和途徑而煩惱,深圳已經為未來打下基礎。
在當前的經濟困境下,現時政府看來不是那個積極提供資源的單位,特區政府實在必須深思,如何推動創新,創業和讓傳統行業轉型。在每次經濟下行時,往往觸發更多人創業,同時不少舊經濟結構將會被打破。新香港代表的不再是炒股炒樓的香港,也不再是單純依賴自由行支撐服務業的香港。
政府除了大力支援科學園和數碼港外,未來也應該為生產力促進局,中小企協會等提供資源和資金,讓他們提供場地、辦公室和空間給年輕人創業和尋求諮詢。同時,在施政報告中,應該大幅度減免上年度的入息稅,以及為中小企和創業人士提供多些免息貸款的額度,讓政府保底,給予銀行多一點靈活作出貸款。明年經濟復蘇的每一個點子,都絕對有賴於中小企和微企,同時他們也穩住了就業率。
筆者早年就投資了一名友人的生物創科公司,近年他們屢屢獲得來自內地、法國和東南亞的資金,唯獨在香港面對人工成本,租金以及欠缺了生物創科的氛圍。環顧周邊地區,深圳有南山,台北有新竹,新加坡也有兩個創科園讓當地的初創發展起來。
深圳可以從一條小漁村,小農村,演變到今日的國際大都會,經濟生產總值更超越了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必須加緊追趕,引領香港繼續配合國家發展策略,配合形勢,與深圳形成雙引擎,全面帶動大灣區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