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曇花一現的Tuber

2020-10-19
 
AAA

23232.jpg

「恭喜你,不用翻牆了!」有同事上周六突然向我道賀。原來,中國出現一款無須翻牆的手機應用,網民奔走相告,消息都傳到新加坡了。

可是還沒來得及下載,新軟件在不到一天時間就已經全網下架,互聯網防火牆鬆動的小裂口馬上被堵上。

這款曇花一現的手機應用名叫Tuber,由一家中國公司研發。Tuber在10月9日陸續登陸各大手機應用商店後,吸引數百萬下載。媒體同行測試發現,只要在軟件上註冊,就能通過該平台訪問許多防火牆外的境外網站。

中國網民對它的追捧,倒不是因為Tuber帶來絕對的互聯網自由。據用過Tuber的人稱,用這款軟件瀏覽境外網站時,不僅上網速度慢,而且好些網站還是經過過濾,屏蔽了敏感的關鍵詞,能搜索到的信息很有限,多數是娛樂、科技、社會消息。

軟件也必須用手機號碼實名註冊,制定了嚴格的用戶守則,強調傳播違反「七條底線」和「九不準」的內容,會被無條件封號,違紀違法行為和訪問記錄,還會交給有關部門備查。「七條底線」包括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等;「九不準」則包括危害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等。

條條框框非常多,而且信息經過精心過濾,距離完全自由的網絡空間還有很大距離,但Tuber悄然上市,足以讓長期生活在互聯網防火牆內的中國網民,嗅到了開放的氣息。至少它的出現讓處於灰色地帶的翻牆合法了,還點燃了防火牆小裂口可能繼續變大的希望。

中國可以說是互聯網應用最發達的國家。派駐中國的兩年多,親身體驗各種互聯網應用給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革,購物、訂餐、出行、支付,互聯網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環節。偶爾同在中國居住的新加坡人聊到,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觸,離開中國的那天,最懷念的是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但弔詭的是,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最大的水土不服也常常來自互聯網。谷歌、面簿、推特、YouTube等海外用戶熟悉、甚至是離不開的網站被擋在防火牆外,讓很多在中國工作與旅遊的人都感到不適應,彷彿來到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界,到底哪款翻牆用的虛擬專用網(VPN)靠譜,是很多旅人來中國前打聽的問題。

且不說生活信息的閉塞,日常工作也有麻煩。公司的系統搭建在谷歌平台,同事之間即時信息的溝通、電郵的往來,各種網絡會議,都得基於谷歌的系統,而身在中國的我每次開會總是非常不安,擔心VPN不給力,在重要的會議中出現聲音和畫面滯後、無緣無故斷線的尷尬。

翻牆上網麻煩得很,中國官方也不時釋放信號告知翻牆會有法律後果,但在中國這樣做的人並不是少數。除了好奇牆外世界的普通網民,一些中國明星、網絡博主也把觸角伸向海外社交媒體,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讓自身的商業價值最大化。中國官媒這些年也翻牆登陸海外社交媒體,開設賬戶「講中國故事」;一些政府部門、官員也在這些平台頻頻發聲。防火牆依然存在,牆內的人因各種需要到「牆外」轉悠,已經是一種不道破的默契。

對中國而言,防火牆的構建有意識形態防禦的必要性,但在科技快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下,用防火牆阻隔信息的互聯互通恐怕會越來越難。防止一些信息「走進來」的同時,中國故事「走出去」其實也碰到了障礙,有中國網民看到Tuber下架的消息後開玩笑說:「本來想去和外國網友較量較量,宣傳下我國的真實面貌和正能量,看來沒機會了。」

隨着中國自身快速發展、中國社會對信息的承受力變強、民眾對國家制度的認同感提升,在允許互聯網信息的流動上,若這道防火牆能適當鬆動,展現中國的自信和從容,相信不會是一件壞事。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所謂弱勢社群的概念已經發生改變,因為人人都擁有話語權,只要事件成為熱點,「弱者」可以挾道德高地反過來成為強者。針對網絡熱點事件,公眾還是要基於事實判斷。

    文瑜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