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宗:美國大選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2020-11-06
區漢宗
資深傳媒人
 
AAA

us1.jpg

當地時間11月4日,2020美國大選步入第二日選情。在一夜膠著之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憑靠都市區選票和陸續開出的郵寄選票優勢,在密西根州反超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這是選情開票以來的關鍵轉折:拜登似乎已獲得勝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團票,並正進一步擴大優勢。

選情陷入膠著,特朗普團隊就必然會發起爭議,質疑郵寄選票的合法性,特朗普團隊人員已質疑福克斯新聞和美聯社宣佈拜登在傳統紅州亞利桑那勝選的消息。這也昭示著一個前景:如果在拜登以各州的微弱優勢獲得勝選所需選舉人票的情況下,2020美國大選將愈發朝著憲制危機的方向發展。

特朗普和拜登的總統競選之爭,被稱為「最醜陋的」總統大選,是一場「骯髒之戰」,競選之骯髒,言語之惡毒登峰造極。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首場大選辯論混戰中,持續的騷擾插嘴和人身攻擊,雙方的相互辱駡和抹黑,在現代美國政治中堪稱奇觀。《蘋果日報》也加入到製造抹黑假材料的行列,黎智英的美籍助手Mark Simon參與炮製一份拜登的兒子亨特在中國做生意的64頁調查報告,當被揭發造假後,黎智英忙不迭喜滋滋承認其助手有參與事件,這是黎智英向特朗普提前表功押寶,幻想特朗普連任後會繼續罩著他,香港國安法也拿他無符。而據英國民調機構YouGov美國大選前公佈的一項亞太區民眾如何看待美國大選的民調顯示,台灣是地區內唯一支持特朗普高於拜登的地方。黎智英和蔡英文,可謂是特朗普的忠實走卒。

可惜,周三的得票形勢出現變化。拜登在此前落後的威斯康辛州獲勝,並在其他幾個關鍵戰場得票大幅增加。拜登表示有信心自己將勝選。而特朗普則對選情逆轉表示強烈質疑。

無論最終贏家是誰,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美國社會的撕裂將進一步加劇,缺乏壓倒性多數,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政治的現實。此次美國大選已經造成美國社會撕裂,國內矛盾還會加劇。而美國國內矛盾越大,美國政府對外就會愈加強硬。

如果特朗普勝選,很可能在貿易、南海、台海、科技及市場去中國化等問題上繼續對中國施壓,中美關係可能出現災難性後果。即使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整體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他必須對美國鷹派做出妥協和讓步,但一些調整還是有可能出現。

美國之音網站整理拜登中國團隊過去的言論,可預計拜登的中國政策會有7種可能性,包括兩個相同或相似、五個不同。兩個相同或相似是:1、摒棄過去那種一廂情願的對中國政策,加強對華遏制;2、支持南海航行自由、保持台灣現狀、與印太合作。五個不同是:1、不冷戰、不脫鉤;2、美國的焦點要從改變中國變為提升美國競爭力;3、拋棄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優先」原則,修復與盟友的關係,繼續領導世界;4、抵抗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治理模式輸出,將人權問題擺在對華政策的關鍵位置上;5、站在強勢地位與中國合作。

美國時政評論人士認為,從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剛當選的美國總統都會在第一年裡試圖跟中國發展合作關係;因此,如果拜登勝選,也會見到一段冷靜時期,但在一年左右之後,中美可能會回到現在的緊張狀態。

從兩黨的黨綱主張來看,共和黨對華態度的不滿主要集中在經濟層面。而民主黨除經濟外,還包含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價值觀的差異可能無法讓民主黨過多地對華表示認同,在對華政策上總體強硬超過共和黨。除黨派上的共識與差異外,特朗普遏華更偏經濟手段,且其遏華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盟友的訛詐,這也給了中國團結一切力量的機會。而拜登奉行民主黨聯合盟友抵抗中國的戰略,拜登在《外交事務》雜誌上談及對中國問題的處理方式,表明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個美國盟友及合作夥伴的統一戰線,與其他民主國家聯合以期實現力量的翻倍」。

面對嚴峻的現實,中國應該如何處理中美關係?美國選戰膠著之際,反觀中國正如期舉辦進博會,同世界各國分享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這一全球開放合作的平台發表演講強調,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麼風險、什麼災難、什麼逆流,人類社會都是要前進的,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

美國對華施壓乃至中美結構性矛盾不可調節後雙方的相互攤牌,對中國發展所產生的衝擊,剛閉幕的中共五中全會對此作出了新的判斷。從2018年2月的中興事件開始,美國不斷打擊中國的科技企業,並鎖定「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但作為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所在,中國不可能放棄高科技發展以及相應的高端製造業轉型。所以,五中全會雖然回避了「中國製造2025」這樣的表述,但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明顯比「中國製造2025」更上一層樓。

從歷任美國總統對華政策來看,兩黨對遏華有基本的共識。但執行上有差異。民主黨在歷史遺留問題上,身負「失去中國」的原罪(民主黨卡特時期中美正式建交日,結束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致使民主黨很難變通或改變對中方的敵對立場。

無論是誰上台,中美關係也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基本融合的軌道,中美對抗將是系統性和歷史性的,與誰是總統沒有必然聯繫。中國不會是美國大選的「最大贏家」,美國大選也不可左右中國的發展,中國高層已將今後一個時期定性為「重要戰略機遇期」,五中全會公報重點提到的兩個大戰略——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國內大市場,便顯然呼應了美國對中國發動的兩場「戰役」——科技戰與經濟脫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