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撕裂的山姆大叔
經過過山車般的兩天計票過程,這一屆美國總統大選成績到昨晚總算明朗化。挑戰者、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微弱優勢拿下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也贏得了密歇根州,縮短了他與白宮的距離。
作風極端、無視規則、不尊重科學、拒絕公布納稅單、領導抗疫一塌糊塗的特朗普,看似有可能早些離開白宮。選前,多份歐美主流大報、甚至國際科學學術期刊罕見鄭重表態支持拜登,《紐約時報》更大聲疾呼一定要把特朗普選下去,以此拯救美國民主以及民主的國際形象。這下,大家總算鬆口氣了吧?答案是,未必。
拜登和民主黨都並未如民調預測般,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面對特朗普這個具有強烈爭議性的候選人,這場大選沒有出現自由派精英期待的「政治藍潮」(指民主黨大勝),也沒有「道德潮」。在前所未有的投票熱情下,拜登獲得了美國史上最高的普選票數,還超越了奧巴馬2008年當選時的得票記錄,但精英們旋即失望地醒悟,特朗普的得票也很多,是史上第二高,也直逼奧巴馬的記錄。
至今的計票結果顯示民主黨奪不回參議院控制權,而選情又是如此膠着,拜登即使當選,也面對一上台就跛腳的風險。
這個局面讓民調機構、多家媒體與許多自由派知識精英心情沉重,《紐時》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就痛心地撰文:「這場大選已產生了一個輸家:美國。」
他悲觀地預言,美國這個「交錯着多重裂痕」的國家,因為無法團結合力,將不能再完成任何雄心壯志——比如當年實現過的送人上月球。在這次疫情中,美國連讓所有人戴口罩都做不到。
弗里德曼也指出了社會分崩離析的原因:沒有大學學歷的工薪白人男性,對於白人將逐漸降為人口少數感到不安與抵觸,他們因而把特朗普看作能抵禦這場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文化和經濟影響的堡壘,能阻擋自由主義思潮下的「覺醒文化」。
藍領工人昔日的盟友民主黨,如今不再讓他們感覺受尊重。社會下層白人感到自己不僅在經濟上被甩落,在文化上還要被自由主義精英思潮的審查,最終他們選擇了擁抱富豪特朗普。
弗里德曼沒有更進一步細說,但可以想像,自由主義知識精英引以為豪的文化多元主義、性別平權,乃至今年席捲美國的「黑命貴」運動,一再激化低層白人(尤其是男性)的危機感。美國原本就存在的貧富懸殊,疊加到激烈的文化震蕩——比如宣揚某人如果不承認美國存在結構性的種族歧視,就等於有種族歧視。凡此種種,讓低層白人感到雙層的被剝奪感,這是社會裂痕擴大與反建制思潮的導火線。2016年特朗普的當選以及這次選舉的局面,都反映了這個趨勢。
一個撕裂的美國以及弱勢的美國總統,對當前的全球經濟不是好消息。美國的領導精英將更難達成共識,推出有效的經濟政策以推動實質的經濟復蘇,它若繼續依賴美元體系和釋放流動性來維繫經濟,則會加大金融泡沫的風險。
在國際政治上,倘若拜登入主白宮,應該會一改特朗普的反覆無常與在國際「退群」的作風。拜登據信會更懂得在國際上運籌帷幄,利用國際盟友來維護美國利益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然而,國內的弱勢處境,將限制他在國內外的作為,與盟友交易與協作的空間恐怕也會受限。
而即使特朗普這回離開白宮,「特朗普主義」卻不會就此離開美國,還可能繼續影響美國未來的發展。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而言,這意味着什麼呢?
中國早已認識到,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華遏制的政策總體上不會改變。中國提出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經濟,就是為了應對有可能更為惡劣的國際環境。如果特朗普連任,中美關係多半會繼續惡化;如果拜登勝選,中美關係預計不會大調整,卻可能緩和。而如果是拜登驚險勝出,對中國而言會不會又更好些?
有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美國選擇對中國更強硬,以團結分化的國內社會。撕裂的美國,不是世界的福音,而眼下美國總統的難產,美式民主、自由主義兼市場經濟浮現出的深層危機,讓人不寒而慄。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