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國泰折翼 港龍屠港人悲
圖1 近三年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及國泰航空的輿情總體走勢(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國泰航空集團在10月下旬宣佈重組方案,削減包括香港本地5300個職位在內的8500個職位,以及停止旗下國泰港龍航空運營,震撼香港社會各界。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新冠疫情與政治風波共同形成的「完美風暴」令國泰「折翼」,除了對本港經濟前景焦慮上升之外,越來越多的港人也逐漸品嘗到了為攬炒埋單的滋味。
國泰航空一直以來都被港人視為驕傲與榮耀,但近年來卻在香港本地網民間冠以「因航」的綽號,指的是「因管理不善而全球排名下跌的航空公司」的簡稱。的確,回顧近三年來涉及國泰的香港社交媒體輿情(如圖1),炒燶期油虧損、洩露旅客信息、服務質素下降等負面新聞纏身,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員工捲入政治風波、遭到中國民航局問責整頓以來,國泰就一直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疫情成為壓垮國泰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年中,當港府注入巨資「救」國泰,國泰卻未向港府申請「保就業基金」,就被輿論普遍解讀為大裁員的前兆,不久前宣佈的重組計劃可謂「另一隻靴子落地」,雖震撼全港卻在意料之中。
圖2 近一年多香港社交媒體在四個重要時間點對國泰情緒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如果說因政治而撕裂的香港社會已經很難找到「共識」和「共情」,那麼此次國泰的重組、港龍的裁撤,「唏噓」構成了超越香港各種立場輿論的共同反應。如圖2所示,此次重組計劃公佈之後,雖然仍有一些諸如「抵死」等謾罵或戲謔言辭,悲傷情緒普遍瀰漫於整個香港社交媒體。因為國泰和港龍承載了港人昔日榮耀和回憶,不少市民感慨過去在海外打拚時,只要一踏入國泰或港龍的機艙「就立刻有了回家的感覺」,還有市民感慨從匯豐銀行、海洋公園到國泰港龍,當年最令港人驕傲的品牌如今悉數褪色,進而對香港的前途感到無比灰心。
圖3 香港社交媒體對國泰重組議題主要關注點分佈及涉內地的比例(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港人為國泰折翼而唏噓,為港龍「被屠」而悲哀,很大程度上源於不少人從此次大裁員中看到了香港陰雲密布的經濟前景,更聯想到了自己未來的生計。如圖3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對國泰被裁職員處境的關注度,佔據了整個輿情一半,特別是曾經如此光鮮靚麗、收入豐厚的空姐、機師,如今遭遇失業打擊,引發香港網民熱議。有港人認為,相較於疫情衝擊餐飲、服務業造成大量基層人員失業,國泰職員失業對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香港社會帶來更加猛烈的心理衝擊。還有港人指,除了國泰重組將牽動上下游產業之外,裁員計劃對香港商界具有「示範效應」,當資本家面臨生存危機時,永遠不會給打工仔留情面,故預測本港中產失業潮可能接踵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因素」貫穿整個國泰生存危機,並且受到香港社交媒體高度關注。例如,專營內地航線的港龍航空,航權交回港府重新分配,下家是否為內地航空公司或新成立的「大灣區航空」,引起網民強烈好奇。有觀點認為,國泰的興衰折射出幾十年來內地與香港實力與地位的逆轉,香港航運中心地位眼看就要被深圳超越,港人只有放下對內地偏見和高傲,才能找到出路。但「內地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泛政治化的情緒宣洩,諸如「香港企業沉淪的根本原因是中資逐漸取代外資」等言論在網上仍有不少擁躉。
圖4 2016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失業議題關注度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去年下半年至今香港社交媒體提及國泰員工時使用「手足」和「暴徒」詞語的關注度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數據清晰顯示(如圖4),去年6月以來的政治社會風波,令本港對失業議題的關注度已經上了一個台階,而今年疫情、封關等接二連三打擊,更讓飆漲的失業率引燃了香港經濟社會「定時炸彈」的引信。但最為諷刺的是,即便如此,當越來越多的港人品嘗到為攬炒埋單的苦澀滋味時,此刻仍有人藉機以「支援國泰被裁『手足』」的名義為「黃色經濟圈」造勢(如圖5)。由此看來,國泰裁員潮,只不過是香港全體市民為攬炒埋的第一張單而已。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