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內地脫貧對香港的借鑒意義(下)
前文提及,香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罪魁禍首在於生產關係的長期落後,從而導致市場的分配制度不公同時失靈,市場在生產資料壟斷者的操控下,財富分配的結果必然是劫貧濟富。
當然,這並不是要徹底否定市場的作用,因為市場可以增進效率進而提高生產力,因此內地也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過但市場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市場的效率奠基於淘汰,淘汰的原因千差萬別,但總之會有人被淘汰,否則就不會有市場。被市場淘汰的人就會陷入貧困,所以只靠市場自我調節絕不可能解決貧困的問題,這時候必須依靠強大的外力進行干預,令被淘汰者也不至於陷入貧困,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政府,但香港卻偏偏是「積極不干預」。
香港對於市場一直以來近乎迷信,所謂的獅子山精神鼓吹人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出頭之日,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人就是缺乏競爭力,如何努力都沒有用,比如老人。缺乏競爭力的人被推向市場,就只能通過自降身價來提高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香港的工資水平增長如此緩慢,為什麼會有大量人在職貧困如此荒誕的事。由於持續有缺乏競爭力的人通過自降身價進入勞動市場,導致其他人的收入也受到牽連,雖然勞動產生的剩餘價值越來越多,但在落後的生產關係之下,這些剩餘價值最終都進入了生產資料擁有者的腰包。這是香港貧富懸殊的另一個原因,對於競爭力不足者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所以有的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窮,而壟斷生產資料者什麼都不做卻可以大發橫財。
內地扶貧簡而言之就是兩個方面,一是自上而下地調節市場,令分配制度更加合理,二是自下而上地進行兜底,保障被市場淘汰的人。內地是絕對不會允許有人壟斷生產資料進而操控生產關係,比如早前就出台了反壟斷新規,限制互聯網平台巨頭的無限制擴張,無論你多麼財雄勢大都不可能比政府更大,只有政府掌握了生產關係才能保證分配制度的相對公平以及不會失靈。而兜底更加只能靠政府,因為投入巨大卻又幾乎看不到直接的產出,但實際上從長遠來看社會整體還是得益的。因為兜底能令被市場淘汰的人免除後顧之憂,不需要自降身價去和別人競爭,不但他們的生存更有保障,別人也因為市場上整體薪酬水平更合理而受惠。
雖然內地行社會主義,香港行資本主義,內地的做法不能完全移植來香港,但正確的做法為何不能借鑒呢?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近年來也同樣採取了不少社會主義的措施。參考內地的成功扶貧經驗,香港應該怎麼做就很清楚了,首先就是摒棄早已過時的「小政府、大市場」,政府必須更加積極有為,而非「積極不干預」。然後就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破除富商巨賈對生產資料的壟斷,通過建立更先進的生產關係以達至更公平的分配制度;二是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以確保被市場淘汰的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從而不需要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試想一下,當香港的市場不再被幾大家族壟斷,有更多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分配制度不再被他們操控,地產霸權被打破,最困擾港人的高樓價問題能不緩解嗎?新增的企業求才若渴能不推高薪酬水平嗎?如果香港本應享受退休生活的長者不用再為生計而去洗碗看更撿紙皮,這些行業的收入能不上升嗎?當最低工資上升後,整體薪酬水平能不水漲船高嗎?如此一來,相對貧困的問題也就大大緩解了,民眾擁有充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那還會有人去造反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