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涉港制裁:垃圾時間裡的「垃圾外交」

2020-12-14
田飛龍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14 at 13.15.41.jpeg

2020美國大選出奇地一波三折,特朗普至今沒有依法並優雅地遵從慣例而承認敗選。儘管民主選舉程序已經基本結束,選民投票、選舉人投票及國會確認都在依法進行,但特朗普團隊一直挑動濫訴及企望聯邦最高法院「破格」干預大選結果。但從截止近日的各州選舉訴訟及最高法院的原則立場來看,特朗普不可能翻盤。選戰戰場上的失利不可能以「黨派法官」的方式逆轉,否則美國就是一個法治大倒退的笑話。  

在權力交接的「垃圾時間」裡,特朗普本應一身輕鬆,無權力負擔地領導國家抗疫,維護人民生命健康權利,將自己欠給人民的盡量補上,以一種贖罪和懺悔的心理從事政治補救工作,但他似乎已經忘記了總統職責和自身失責,完全不管美國疫情與防疫災難,反而轉移戰場,竟然頻頻揮舞制裁大棒針對中國,不僅擴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力度,更是將涉及香港國安法及香港議員資格決定的14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會列入制裁名單。這是一種非理性極限施壓的「垃圾外交」行為,破壞了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破壞了拜登政府的施政基礎與空間,更是將美國自身利益置於險地,必然遭到中國對等及有痛感的反制。升級制裁是美國冷戰鷹派的無序掙扎與心理彷徨的表現,但分寸和力道早已混亂不堪,既不能挽回美國快速衰退的趨勢,也不可能阻止住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         

關於美國的非法制裁與我國的對等反制,需要注意認識和遵循如下要點:

第一、非法並極端制裁中國國家級領導人,是對中國主權尊嚴與內政事務的嚴重升級干預,是特朗普在權力交接期「垃圾時間」裡的垃圾外交行為,損害中美關係共同利益及未來拜登政府外交政策利益。

第二,中國具有正當合法權利進行對等反制,對涉及此次制裁的有關美國官員進行制裁,這一制裁應當是永久性的,包含禁止出入境(內地及港澳)、資產調查與凍結、親屬利益關聯制裁等,確保反華勢力代表終身為其侵害中國國家利益行為付出持續性代價。反制性制裁不因美國政權更迭與權力交接而自我局限,必須具有期限和程度上的充分威懾性。

第三,從此次美方制裁的強度和範圍來看,中美關係長期對抗的敵意與鬥爭性無法逆轉,特朗普政治遺產在美國社會及兩黨範疇具有強大影響力,我們必須立足自身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放棄因美國選舉換屆帶來的任何政治幻想與僥倖妥協心理,依法並精準回擊美國各種挑釁破壞,有力維護我國基本權益。鬥爭意志和力度越展現,中美關係的極限破局風險反而可能越低,反華勢力在承受代價與痛感後會有挫敗感和一定的行為理性。

第四,美方制裁因香港問題而起,外交部宣布的對等制裁之外的取消外交人員免簽待遇具有合理性與針對性,也進一步限制和打擊美國對香港事務的干預形式和網絡。如果美國繼續尋求制裁對抗,中央可依據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對美國駐港領事館有關人員規模及活動方式作出進一步限制和控制,也可對參與美國制裁執行程序的美國有關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和處罰,阻斷美國的非法長臂。

總之,美國在特朗普到拜登的「權力交接期」不僅自身陷入更加混亂的治理狀態,而且對中國與世界的威脅日益升高。中國必然首當其衝,成為美國政客推卸責任、轉移視線及政治泄憤的主要對象。這種「羨慕嫉妒恨」的幽怨政治心智和拙劣制裁手段,只能讓「美國夢」快速褪色,只能讓更多中國人對美國的歷史好感、美感、崇拜感加速消散。中國之國家行為與外交策略的轉型,適應的是中國自身的哲學、體制、發展與鬥爭需要,而絕不是被刻意污名化的「戰狼外交」。中國不再是「尾隨者國家」,不可能永遠扮演「熊貓外交」,也不可能一味地「自我東方化」以滿足西方日益虛幻的所謂優越感。中國是需要自我認同及獲得國際社會尊重的偉大文明國家,是21世紀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秩序的中堅力量。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合法而有力的鬥爭,不僅是正當報復與利益自救,也是維護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伸張國際正義及為美國霸權立規矩、劃底線的正義事業。放眼當今世界,在美國的「帝國殘陽」裡,唯有中國的正當堅持與鬥爭才可制衡這一前所未有的霸權而給自身及世界的持續和平與發展帶來積極信號與亮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