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香港的霓虹燈招牌有什麼特色?

2020-12-18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18 at 14.42.30.jpeg

最近香港上空出現雙子座流星雨,可惜天陰多雲,許多特意到郊外觀星的人都要失望而回。香港是一個充滿燈光的城市,就算到了郊外,望向對面本來黑壓壓的山頭,來自它背後市區的燈光也會形成光環,照亮山頭的輪廓,所以星光對香港特別寶貴,有意在香港拍攝星光,非得跑到偏遠的荒野。諷刺的是,在晚上完全漆黑的地點,香港只有少數幾個,所以到頭來有什麼特別天文現象出現,人們就會一窩蜂湧到那幾個地方,這些原本漆黑的地方又會變得人聲喧囂,燈火通明,想一瞥宇宙奇觀恐怕是不易。

相反,發光招牌離不開市民的生活。早在1950、60年代,霓虹燈招牌已充斥在大街小巷,一些知名品牌也在維港兩岸的樓宇頂層樹立招牌,每年重大節日的煙花匯煙,就在大大小小的霓虹燈招牌襯托下綻放光彩。至於路面的霓虹燈招牌也各具風采,例如扒房的招牌,把光管折成一隻牛的形狀;押店(當舖)的招牌圖案,多是傳統的上蝠鼠(蝙蝠)、下金錢;一些賣攝影器材的店舖,時尚一點,在招牌上加上特亮的照相機圖案,路人從遠處也看到店舖的位置。

霓虹光管是經濟繁華、能源充沛的象徵。但近年,由於社會關注招牌延伸到馬路中心,日曬雨淋易生危險,加上發光二極光管(LED燈)與室外大型電視屏幕流行,傳統的霓虹燈招牌有的被拆卸,有的被替換成新型的戶外廣告板,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少被保存至今。

無論霓虹光管招牌還是新型廣告板,它們在晚上的光芒,雖凸顯都市的經濟活力,但也造成能源消耗和光污染。近年提倡的「熄燈一小時」活動,促進人們思考節約能源和燈火過盛造成的負面影響,但畢竟有燈光和沒燈光互有利弊,在享受繁榮與享受星光之間作出抉擇,實在不易取捨。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未有電腦字供應前,大部份招牌字都是由書法家或街頭寫字佬代勞題字。他們除了因應對不同行業的特性而演繹不同的書法風格外,也會刻意使用異體字來突顯招牌字的獨特性,從而提升招牌的視覺效果。例如「太平館飡廳」,就是將餐廳的「餐」寫成「飡」,並成為了該食肆的特色。此外,一些麫包舖亦使用了異體字,如「麫包」寫成「麵飽」或將字體簡化成「面包」。所以,霓虹燈招牌異體字並沒有實質的規範,而是由寫字佬按其喜好演繹出來。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