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回顧香港昔日聖誕的悲傷時刻
回想過去聖誕節,維港兩岸掛起亮麗的燈飾,市民三五知己、扶老攜幼到海旁欣賞。現在市面實施各種防疫措施,聖誕氣氛明顯失色。大家可以在這段日子反思,幸福並不是恆久,而確實,香港也曾經歷數番「掃興」的聖誕,我們在這裡回顧一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本軍隊在香港啟德機場投下第一枚炸彈後,18天內相繼佔領新界、九龍,最後在香港島與駐港英軍,以及從加拿大增援的士兵激戰。縱然英國政府不斷激勵在港軍民,1941年12月25日聖誕節晚上,港督楊慕琦爵士還是在日軍猛烈炮火下,到尖沙咀半島酒店正式投降,香港保衛戰結束,正式進入「三年零八個月」日治時期。至1945年8月,香港重光。
戰後百廢待舉,被轟炸得破爛不堪的建築,在香港市區舉目皆是,大部份民眾尚在貧困的夾縫中掙扎求存,更遑論有心情慶祝聖誕。適逢難民潮湧現,香港的社會形勢更顯嚴峻,房屋供應僧多粥少,大部份初到貴境的難民無法負擔正規住宅租金,唯有在鄰近市區的村落搭建木屋作臨時的居所,建材屬易燃物料,而且房子之間距離相近,村內道路有如迷宮陣,也缺乏消防設備。在重重安全隱患沒法得到妥善解決下,終於在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晚上,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燒毀木屋無數,數以萬計市民,一夜間失去家園。為安置災民,政府興建臨時房屋,不久後再重建成由多幢七層大廈組成的「徙置區」,成為今天公屋的濫觴,香港社會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篇章。
到了2020年的聖誕節,由於疫情關係,香港社會無奈要在安靜之下渡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這原本歡慶的日子遇上悲傷的事固然不幸,但溫故知新,回顧過去之憾更顯今天之珍,希望香港在2021年能夠重展生機。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