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美駐華使館招募「漢奸」?
美國駐華大使館近日在官網上推出2021年度「公共外交小額贈款計劃」項目書,擬資助中國境內個人、非政府組織、智庫、學術機構,舉辦宣介美國社會、歷史、文化藝術及價值觀的活動,提供單筆最高3萬美元(約3萬9000新元)的獎金,以加強中國人民對美國的了解。
不過,此舉被中國媒體解讀為美國在華招募「第五縱隊」,甚至有官媒打出「美駐華使館懸賞最高3萬美元在中國招募『漢奸』」的標題。美國駐華使館一時成了眾矢之的。
從贈款計劃項目書的內容來看,包括為在華美國企業分享美國價值觀提供框架的項目,擴大殘疾人、婦女賦權、同性戀、雙性戀權利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項目,在可持續發展、可持續金融、能源問題、生態旅遊的其他相關領域合作,中國特有的棲息地和野生動物方面的專業知識交流,限制和減輕氣候變化影響的公眾宣傳等。
項目書也申明,與黨派政治活動有關、慈善或發展活動、支持特定宗教等項目,不符合該計劃資助的條件。
人民日報社下屬的「環球時報新媒體」昨天發表署名「補壹刀」的長篇文章,直指該計劃是由美國國務院策動、打着「公共外交」幌子,對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中國各地進行宣傳滲透,以文化活動為掩護,向特定人士或組織提供資助、輸送利益,甚至策動「顏色革命」。
文章引述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的分析說,純粹從文字上看,項目關注人的價值、利益和權利;問題是包括環保、女權、少數族裔等話題在美國國內被高度政治化,但項目書又標榜不支持與黨派政治有關的活動,是欲蓋彌彰。項目本身就是由美國國務院運營,說白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李海東稱,項目書稱不支持「慈善或發展活動」,表明該項目不是不求回報。在項目書之外,可供美國人操作的有兩點:項目會通過怎樣的程序選擇什麼人接受資助;這些人接受資助參與項目之後的去向如何。
文章認為,美國向外輸出「顏色革命」,經常打着關注女權、動物權益、少數族裔權益的幌子,看起來是要求「平等」,背後實質上在煽動極端。
比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2019年公布資助中國境內非政府組織花費排名,第一個就是女權組織。受資助的女權組織並非在中國境內投身婦女權益事業,而是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發表諸如「中國是男權暴力最嚴重的國家」「女性至暗時刻」等極端謠言,宣揚西方平權運動,煽動仇視家庭、婚姻、社會、政府及政治制度的言論,甚至鼓動所謂「革命」,並與「港獨」「疆獨」等勢力相互勾連。
文章還引述國防大學研究員王強的解釋說,美國「公共外交小額捐款計劃」中的「公共外交」是一種進攻性的外交策略。其資助對象一般着眼於比較易於接受美式價值觀的年輕人,他們被美國政府當作未來在目標國家和社會推行美式價值觀的棋子。說到底,就是「和平演變」的一種方式。
王強舉例說,美國駐華大使館在使館外牆上舉行「藝術為人民」塗鴉畫展,稱這是在「表述言論自由」。但美國通過這種方式刺激年輕的塗鴉愛好者「張揚個性」,是試圖將年輕人帶入他們所創設的話題和內容中去;如果目標國政府出手干預,這樣的活動將輕易轉化為美國政府與目標國政府及塗鴉者本人之間的對立關係。
這篇批判美國駐華使館「招募漢奸」的文章,被多家官媒和新聞網站轉發,一些微信公號也加入聲討。
今年4月21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票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每年撥款3億美元與中國展開全面戰略競爭,以對抗中國在全球增長的影響力。
微信公號「熱評大國之巔」發文稱,美國駐華大使館推出「公共外交小額贈款計劃」,應該就是美國政府每年撥款3億美元、用於抹黑、造謠中國的險惡一環。
平心而論,美國駐華使館宣揚美國價值觀並不奇怪。除了價值觀外,項目書中也包括技術交流、保護野生動物、控制氣候變化等不太敏感的內容,簡單將其斥為「顏色革命」甚至公開「招募漢奸」是否準確,恐怕值得商榷。
即使是價值觀,中美之間也並非完全不能對話。比如,美國一向宣揚民主、自由、人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有民主、自由,保護人權也早被寫進中國憲法。尤其中國近年來在扶貧脫貧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本身就是人權的巨大進步。
但在中美全面對抗的背景下,兩國輿論往往都從「陰謀論」去看待對方的舉動,都陷入「鬥爭思維」而難以自拔,讓彼此間的合作和包容成了奢望。這一局面短期內恐怕無法改觀。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