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中:再咬一口台灣蘋果
上周五台灣《蘋果日報》(簡稱台蘋)忽然宣布要停刊,本周一最後一天發行印刷版,從此專心經營數碼版「蘋果新聞網」。
自2003年5月2日創刊以來,台蘋從2008年日銷52萬份,走到台灣歷來最高單日報份紀錄71萬9604份(2012年1月15日,馬英九連任總統隔天)的高峰後,銷量和廣告逐步下滑。
最後一天的台蘋印刷10.4萬份,我這幾天不時翻閱這份圖文並茂的告別作,反芻着台灣蘋果的滋味。作為媒體同行難免心有戚戚焉,也尋思着這件事的意義。
到台北工作五個月來,因為工作需要,幾乎天天看六份日報。除了財經類的《工商時報》(中時系統)《經濟日報》(聯合報系),我發現主流的四大報都有鮮明政治色彩。
銷量第一的《自由時報》是親綠媒體,老牌大報《聯合報》是親藍媒體,《中國時報》被指是紅媒;引入全彩色排版的台蘋,則自許為超越藍綠、「沒有立場」的彩色媒體。
也有人認為,台蘋就是黃媒,一來那是反共和親香港民主派的顏色,二來它愛登吸睛的美女照,走狗仔隊路線。
在中國大陸官媒的眼裡,台蘋是反中亂港勢力的煽惑、洗腦和動員機器,已被逮捕、官司纏身的老闆、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認定是反中亂港份子,
上周五台蘋宣布要停刊的同一天晚上,香港保安局也宣布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和旗下三家公司在台灣銀行戶頭的財產。
這不僅令人聯想,台蘋的異動或肇因於此,而致讀者公開信寫出的原因是「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無法長期支撐虧損」。
在紙媒編輯室的最後一夜,被視為「黎智英分身」的壹傳媒集團非執行主席葉一堅,陪總編輯簽版後,拿下眼鏡擦拭男兒淚。
在接受蘋果新聞網視頻採訪時,70歲的老報人葉一堅感嘆「白頭人送黑頭人」,惆悵說了幾次「栽種有時」,只差沒說出下一句「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引述自《傳道書》第三章第二節)。
談到最後一夜的感言,這位香港《蘋果日報》前社長無奈嘆道:「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修自清劇《桃花扇》名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到底建起和塌下的,是一座怎樣的樓?台蘋這些年為台灣新聞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告別印刷版,又帶走了什麼?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我嘗試找出一些線索。
一是台蘋打造以讀者為中心的媒體模式,號稱不畏強權、廣告商和黑社會。其編製的突發中心組、專案特勤組(狗仔攝影隊)顛覆了媒體分線,經營了天天勁爆的焦點新聞和精彩照片。
據葉一堅說,台蘋是台灣第一家設立24小時讀者爆料投訴熱線、定期舉辦「讀者會」讓讀者面對面批評記者報道的媒體,以「讀者要看什麼」「超越藍綠,只問是非」來報道和追蹤新聞。
根據他的思路,我看到台蘋呈現出雙面性格:一是迎合讀者的煽色腥(煽情、色情和血腥),二是追求正義的深度調查報道。
以葉一堅的說法,是「既有美貌又有內涵」,它固然讓名人謹言慎行唯恐私德被曝光,但通俗甚至有時顯得低俗的路線、爆料求快和侵犯隱私的做法,也激怒許多老百姓、政商名流和藝人。這些年台蘋多次被告和賠錢,就是明證。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順孝向《聯合早報》分析,最近10年來,紙媒靠發行和廣告支撐的營收模式已經失靈,被互聯網的市場力量顛覆。
「《蘋果日報》向來靠通俗和煽色腥內容刺激銷量和吸引廣告,再以此來支撐記者製作優質的調查報道,也吸引優秀記者加入。但這個成功模式,隨着媒體廣告被面簿和谷歌等互聯網巨頭所壟斷,無法再支撐營收。」
長期關注紙媒、電視和獨立媒體發展的陳順孝說,台蘋過去的數碼轉型太快,沒有做好足夠準備,去融合通俗和深度報道的風格,因此無法成功吸引廣告商支持、讀者付費訂閱。
他擔憂台蘋停刊後,主流媒體的調查性報道會「暫時消失」,並批評突然裁員326名員工的手法太粗糙,希望大批優秀記者能到獨立媒體繼續發揮才華。
翻閱着最後一周的幾份台蘋,我不自禁想到秋冬盛產、又甜又脆的台灣本土蘋果。
衷心希望有心做好新聞的記者同行,無論留下經營新聞網,或離開另尋天空,都能繼續以讀者為中心,以深度報道為己任,讓讀者天天嘗到台灣蘋果般的新鮮好新聞。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