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及早規劃新界西發展 把握港深機遇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出台,深圳市近年積極推進港深口岸經濟帶建設。口岸經濟帶納入了國家和廣東省大灣區建設2020年重點工作,以及省、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深圳市明確提出了以此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構建更高質量新發展格局。相對而言,本港在口岸周邊的發展上較為滯後,尤其是新界西一帶,具備深厚的發展潛力卻未有加以發揮。
港深跨境口岸的南北兩邊,發展大為不同。深圳口岸所在的周邊地區是全市經濟中心所在,反之香港這一邊臨近口岸的地區,除了新界東的上水近年被內地客帶旺之外,新界西的元朗、屯門一邊,居住的人口不少,卻是商業較不發達的地區。在屯門赤鱲角連接路通車之後,屯門北接深圳灣口岸,西連港珠澳大橋,又可以快速連接機場,大有條件發展為新的商業中心。
本港開埠以來,經濟中心一直集中在港島北,後來發展至九龍半島南端,到近年拓展至港島東、九龍東等地。但翻開地圖看看,這些地方其實都集中在維港兩岸,相反新界大片地域,卻一直是商業發展不足,導致本港經濟中心過於集中。
經濟中心集中會產生諸多問題,首先是交通負擔大,傳統商業區的交通容量一般已飽和,要再增加商業發展,即使有土地亦難以再承受更多就業人口。其次是貧富分化和職位分配不均。根據2019年貧窮報告,屯門、元朗均位列本港貧窮率最高的10個地區之內,屯門更是位列第二。由於公屋、住宅建設多,但商業發展滯後加上工業北移,導致區內職位嚴重不足。有數據指屯門的人均職位比率僅有0.25,比新界東北的0.32更低,相比港島的0.67更是差天共地。
事實上,隨著一個城市向縱深發展,應該向多中心化發展,一方面減輕市中心的交通壓力,另一方面平衡不同區域的貧富狀況,本港在這方面已不足。經歷新冠世紀疫情之後,進一步凸顯了長時間塞車上班所帶來的醫療衛生問題,經濟中心集中或更會加快病毒傳播速度。因此疫情後,世界各大城市都將加速「去中心化」。隨著港鐵北環線的建設,以及將來新界西北的發展,人口增加或逾20萬之多,政府在城市規劃上必須增加鐵路沿線的商業氣氛,發展新界西北與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口岸經濟帶配合發展,才能盡顯該區地利。
無論是基於香港本地的人口發展需要,還是配合港深口岸經濟帶未來的發展,又或是促使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特區政府都要積極規劃新界西的發展遠景。隨著屯門赤鱲角隧道的通車,香港應善用屯門一帶的地理位置優勢,積極發展新的商業樞紐,活化新界西,帶動更多經濟活動,令整體發展更加平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