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美聯儲當投資者是傻的?

2021-06-28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6-28 at 10.44.37.jpeg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升,4月份達4.2%,年通脹率為3.6%,5月份還有可能上升至5%。有人認為通脹將會重臨,亦導至美聯儲不得不盡快加息。

但美聯儲認為通脹升溫,只是因為疫情消退和被壓抑的需求釋放,未來12個月的供應瓶頸和短缺推動價格上升,這現象只會是暫時性。高盛首席經濟學家也認為,通脹只是過渡性。隨新冠肺炎緩解及學校重新開放,勞動力供應也會有所改善。美國財長耶倫更有信心年底通脹率將會從高位回落至2%的水平。美聯儲及財長的言下之意,就是暫時也不會加息。

但無論如何,美國通脹率升至4%至5%的水平,明明是一個警號,為何美國官員這般輕描淡寫,一口咬定這是短期現象。他們的理據合理嗎?

所謂的美國疫情消退及被壓抑的需求得以釋放,根本與現時美國之真實情況完全不符:

美國每日新增確診數目雖大幅回落,但仍超過1萬宗左右,加上疫苗接種率仍未達至「群體免疫」之最低要求,疫情其實尚未正式紓緩。簡單來說,美國境內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仍有大幅反彈的風險,仍未能算是正式「消退」。

決定通脹走勢的是影響民生之食品、消費品和日用品的價格。美國是一個非常成熟及龐大的經濟體系,美國市民對一般食品及日用品的需求十分穩定,不會因為疫情出現及消退而出現極端及突如其來的變化。反而,由於美國的生產鏈外移,消費品供應主要來自外地。外地供應才可能有機會影響短期價格。但中國現時已全面復工,產品供應不斷,又怎會冒然推高價格?

在極成熟的經濟體系裡,所謂的「釋放壓抑的需求」,並不會在極短期內導至消費者物價大幅上升,最多只會增加生意量。如果單純以實體經濟裡買賣雙方的此消彼長去決定一般消費者的物價,其走勢將會是相對漫長的。

回想起來,為何美國於2008年啟動量化寬鬆,並沒有使美國本土的通脹大幅上升,今時今日反而會呢?其實,現在美國「量寬」的規模遠超2008年之水平。雖然環球資金嚴重氾濫,但其他國家卻沒有如當年般「接盤」。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歐洲、中亞、東南亞和日韓等實體經濟還未有全面復甦的動力。中國則最早控制好疫情,形勢一支獨秀,但內地政府面對美元氾濫的處理方法,與當年完全不同:

這兩年來,中國沒有再宣布類似當年的大規模4萬億基建。內地的高鐵網絡及高速公路規劃基本上已完備。以目前的水平,已可推動全國人流及物流,不必急於擴張公共建設。

內地各大城市的房地產早有泡沫現象。中央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嚴控樓市泡沫,還在不斷「去槓桿化」,先後推出限購、限價、限貸、限售和限商。除了以諸般手段嚴控房地產商及打擊炒賣之外,還致力增加房屋供應。

中央正在處理經營不善及過渡擴張的企業,並有序地進行重組,嚴防金融泡沫。此外,中央「喝停」了螞蟻金服上市,亦加強對科網龍頭企業的監管。近日,中國還全面整肅虛擬貨幣的投機行為。

中國致力「去槓桿化」,盡量避免環球資金湧入中國而造成嚴重泡沫的情況。美國「量寬」後,「熱錢」大量湧入美國股市和債市,亦蜂湧至虛擬貨幣投機市場。「錢太多」亦逐漸構成美國本土的通脹壓力。

為什麼今時今日的美國,會有通脹出現呢?其實就是因為「錢太多」所致,而且規模比2008年大得多,環球實體市場根本無法有效吸收。此外,環球疫情下,很多「熱錢」無處可去,只得仍「滯留」在美國本土市場之內,除了使投資及金融市場出現嚴重泡沫之外,最終就連美國境內的一般日用品、消費品及食品之價格亦開始「脫韁」;通脹正急速上升,已開始影響基層國民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失業率依然嚴重,但依然有通脹苗頭。換句話來說,美國正有「滯脹」的風險。

說穿了,美聯儲不敢加息,害怕刺穿龐大的金融泡沫,才會對通脹勢頭視而不見。就算以耶倫的樂觀預測,通脹亦會持續至本年度第3至第4季;面對至少長達1年的通脹,又豈能完全不理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直以來,港人把「聯儲局放水救經濟」及「美國大選年將要減息」等想法看得太過理所當然。或許美國利息確實即將見頂,但始終不代表明年一定會大幅減息。

    寒柏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