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笙:美國抗疫不力原因剖析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美國的新冠疫毒確症總數逼近三千五百萬人,依然領先排第二名的印度、排第三的巴西。
美利堅國力在世界上最為雄厚,可支配的財政、醫療資源及疫苗亦最多,但確診人數卻領先全球,形成一種悖論,匪夷所思。
作為科技大國,卻無視科學,恐怕是其中一個原因。以剛過去的美國國慶(7月4日,美國獨立日)為例,全國人群密集聚會。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黃金週長假七天,平均單日新增病例逾二萬三千宗,與上月同比增加一倍左右。除了緬因州和南達科他州,全美其餘48個州感染病例數目都持續上升。有流行病毒專家做過分析,美國90%的新冠肺炎死者,都因社交距離的管控力度不夠、且做得太遲而觸發。
今年六月G7峰會召開之際,霍普金斯大學發布數據顯示,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佔全球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美國死亡病例數同樣為世界最多。剛好在一年前,BBC的專題報告還指在七大發達國家中,英國受衝擊最大,不料一年之後被美國趕超了。
《華盛頓郵報》去年九月曾經評述,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宛如一場大考,測出各國政府應對的水平。其時執政的特朗普及團隊進退失據,令人印象深刻。大大小小的選舉造勢活動、選民聚集票站投票(In-person voting)都在推高全美的確診人數。當時有很多專家就預測十一月份總統大選,勢必迎來美國疫情第二波高峰。可惜聯邦及各州政府為了政治掛帥,把已經拉響的防疫警報當耳邊風。
有感於驢象兩黨的政治爭拗和制度缺陷,美國《時代》雜誌曾經刊登了奧巴馬前演講撰稿人David Litt的一篇文章,標題赫然見「美國的新冠危機是民主的失敗」(The Coronavirus Crisis in the U.S. Is a Failure of Democracy),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痛砭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