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台灣要「五倍振興」
連日來,在台灣各路媒體與政論節目中,議論最多的政策當屬「五倍券」,民眾留言與叩因(call in)也是怨懟四起,受關注度甚至超過疫苗不足的問題。
什麼是「五倍券」?這是台灣獨有的疫後振興經濟工具,簡單說就是政府發行消費券,目的是振興受冠病疫情嚴重打擊的經濟,全名「振興五倍劵」。台灣行政院本月5日證實,初步規劃讓民眾以1000元現金(新台幣,下同,49新元)兌換價值5000元的消費券(以不同面額發放共10張),因為有「一換五」的倍數效應,所以叫「五倍券」。
「X倍券」的方案在台灣並非第一次推出。去年中,由蘇貞昌掌舵的行政院也曾推出1000元換3000元的「振興三倍券」。
今年擬議的「五倍券」是「三倍券」的升級版。台媒也引述官員透露,比照去年的方式,對於全台約109萬弱勢群體與低收入戶,政府將直接撥款1000元,讓他們無需自掏1000元,就可領到到五倍券。去年,這個群體的數目是120萬戶。
然而,這個按說是為民抒困的惠民政策,近期被各界罵翻。反對者強烈要求政府像美國、新加坡、日本等一樣普發現金,省下繁瑣的兌換程序與印製派發五倍券所涉的20多億元行政費用。連執政黨民進黨自家的立法委員也嗆聲反對。「連自家人都不挺」,據《上報》報道,多位立委反映,民眾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已經沒有收入了,還要再拿出錢來才能領五倍券,「基層很不滿,都不知道要怎麼跟地方解釋了」「乾脆直接給大家4000元的振興券好了,明明就是4000元!」
民怨沸騰下,總統蔡英文前天出面踩剎車,要求對箭在弦上的五倍券方案「再溝通」,對「各界意見也要多予以注意」。蘇貞昌昨天再邀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部討論,結果是大家都同意不普發現金,但擴大免付1000元的適用範圍。此外,民進黨「正國會系」的八名立委還發表聯合聲明,主張免兌換,政府直接對民眾發放振興券。
細看這場沸沸揚揚的五倍券爭議,1000元新台幣現金並不多,台灣有很多人拿不出來嗎?目前並無這方面的嚴謹調查,但和去年相比,台灣今年共實施了69天三級警戒,餐館不得內用,無薪假人口創新高,受苦民眾肯定比去年多許多。
綠營的前立委、時評人郭正亮就分析,去年已有100來萬弱勢群體與低收入戶不用出1000元,他認為,今年台灣拿不出1000元者「三四百萬人跑不掉」。更重要的是,疫情下政府還要讓民眾先掏錢領券,給人觀感不佳。
奇怪的是,在許多明擺着的事實面前,台灣行政院此前是一意孤行,還一度想強渡關山,直到蔡英文干預才調整方案。不過,民進黨執政者依然堅持不發現金,而是要用振興券,一說是他們聲稱如發現金,民眾會「存起來」,發揮不了振興經濟的作用。但更真實的原因,恐怕是因為國民黨主張發現金,民進黨就堅決不發現金,以免讓政治對手得分,自己丟面子。
這些主政人物把不讓對手得分,而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看成最大的贏面;決策過程中充滿個人的謀算,把如拉抬個人聲勢看得比客觀現實、比選民需要更重。
這些日子來,這樣的戲碼在台灣政壇上演已不止一次了。早前爭議採購輝瑞BNT疫苗時,也是如此。就因為富商郭台銘曾有意代表國民党參選總統,並依然是下一任總統的潛在候選人,對於郭台銘提出買疫苗捐給台灣,民進黨政府就阻撓又拖延。最終是台積電也加入,一起向國際採購疫苗捐出,雙方「齊頭並進」,才讓蔡英文政府解了套。
眼下,儘管質疑台產高端疫苗保護力的聲音響亮,但這款疫苗已火速獲得緊急授權使用,本月23日就會開始施打。在這個民主政體下,民意如此微弱無力。
這樣的戲碼還會反覆上演多久?直到台灣民眾也「不吃這一套」為止吧。
隨着兩岸分治日久,「天然獨」的一代成長是難以逆轉的趨勢。然而,眼下維持現狀依然是兩岸的優選選項。
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民眾當然有權力選擇他們心儀的政黨,但這個選擇卻不必以單一的統獨議題做標準,導致政黨有機會進行政策綁架,避開了對自身執政能力的責任。在這個意識上,大家或許也需要「五倍振興」。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