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當前兩岸關係危機的走勢與管控

2021-09-08
 
AAA

 106172571.jpg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

蔡英文上台以來,民進黨當局在島內持續推動“台獨”活動,不斷破壞一個中國原則。與此同時,美國為遏制中國崛起,打“台灣牌”的頻次不斷增多、力度不斷增強,使本來已陷入緊張對抗狀態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另外,當下兩岸關係中摻雜進了更多的國際因素,日、英、澳等美國盟友的紛紛介入使兩岸關係走向更加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看待當前的台海緊張局勢及其走勢,如何防範台海風險繼續升級、規避戰爭風險,已成為兩岸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當下台海緊張局勢已瀕臨危機關口

  目前的台海局勢正面臨著自李登輝時期以來最嚴峻的風險和挑戰,其持續時間之長、外部勢力介入之深、大陸反對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面對這樣的緊張局勢,如果相關各方不及時予以重視並加以管控,很有可能演化為“台海危機”。然而,令人揪心的是,島內有些人士認為,有美國的保護,大陸不會也不敢對“台獨”採取軍事打擊。筆者認為這種判斷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種判斷會使他們無視大陸劃設的“紅線”而繼續在“台獨”道路上鋌而走險。事實上,當下兩岸正處於軍事衝突的邊緣,可謂劍拔弩張、“兵凶戰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擦槍走火”。

  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以來,雙方領導人曾在對岸發生偶然性事件時致意問候,譬如,2021年4月,台灣發生“太魯閣號”列車脫軌事件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向遇難台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並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同胞表示誠摯的慰問;2021年7月,河南水災發生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通過其發言人向河南災情中不幸遇難的人員及家屬表示哀悼。然而,因兩岸結構性矛盾的長期性、複雜性,這些善意可謂“杯水車薪”,不足以打破兩岸僵局。

  伴隨著中美戰略博弈的加劇,雙方在台海問題上的對抗不斷升級。從美國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遏制中國已成為美國社會的高度共識。美國認為,大陸要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將直接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所以必須阻止中國解決台灣問題;而且隨著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情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必須盡快採取行動遏制中國崛起。從中國來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必須解決的中國內政問題,不容他國干涉。雖然中美雙方目前在個別領域仍有合作,但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等幾個重要地緣政治問題上卻呈現出日益嚴峻的對抗態勢,且彼此沒有退讓空間,致使台海地區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隨之增加。

  二、台海緊張局勢短期內難以化解

  就目前的兩岸關係來看,雖然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挑戰大於機遇,台海緊張局勢在短期內難以化解。筆者作出此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四個理由:

  一是化解台海緊張局勢需要具備許多條件,但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從緊張局勢形成的因果關係看,只要美國不放棄打“台灣牌”、阻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蔡英文當局不改變其倚美謀“獨”的政策,大陸就不會停止反干涉、反“台獨”的鬥爭,也不會停止正在緊張進行的“練兵備戰”,台海緊張局勢也就無法化解。當然,我們也注意到,美國和蔡英文當局將造成台海緊張局勢的責任歸於大陸,指責大陸改變台海現狀。但事實並非如此,蔡英文當局才是引發台海局勢緊張的“肇事者”。

  二是化解台海緊張局勢需要美、陸、台三方的共同努力,而非任何一方單獨能夠完成。暫且不論其他,單從民進黨當局的角度來講,其無意與大陸合作,雙方就無法共同化危為機;退一步說,即便民進黨當局意識到自身的危機處境,企圖與大陸共同化危為機,亦非由台灣當局自身所能決定,因為美國不會允許其與大陸攜手創造條件、化危為機。平心而論,當前客觀上並不具備化危為機所需要的條件。

  三是目前台海緊張局勢是兩岸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矛盾在當下的集中呈現。雖然化危為機是我們期待的方向和目標,但短期內難以實現,這是我們必須正視和面對的。只有正視現實,才能準確地分析台海緊張局勢存在的根源和時長,也才能真正找到化解台海緊張局勢的良策。回避客觀環境和現實條件,大而化之地討論如何化解台海緊張局勢純屬坐而論道的不實之舉。

  四是中美戰略對抗的態勢決定了兩岸關係不可能在短期內有較大改善。當下“大兩岸”關係決定“小兩岸”關係,仍是一個基本事實。在美中戰略博弈的情勢下,兩岸關係不再繼續惡化就實屬不易,遑論化解危機;即使兩岸關係有所改善,也只能是某些領域的局部性變化,在總體態勢上不會有太大改變。

  從宏觀戰略和總體規律看,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危中有機,這需要我們抓住機遇,及時化危為機。但在具體實踐中,情況卻又非常複雜,有時危機與轉機之間僅一步之遙,其轉化瞬間即可完成;有時則不然,危機與轉機之間相去天淵,需要具備諸項條件才能完成轉化,而且轉化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就難以化危為機。

  三、兩岸當務之急是共同管控危機

  希冀短期內化解台海緊張局勢並不現實,目前能做的只能是防止局勢繼續惡化,避免其演變成軍事衝突。就當前情勢而言,重點防控蔡英文當局的“台獨”挑釁和外部勢力的介入成為引發台海軍事衝突的“導火索”,而這則需要解決相應的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民進黨當局不斷游走在“法理台獨”邊緣刺激大陸,二是台灣當局甘願被美國用作“棋子”制衡大陸。只有同時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才有可能避免爆發“台海危機”。目前大陸戰機頻繁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繞島飛行,軍艦繞島巡航等等,都是民進黨當局和美國勾連起來刺激大陸的結果。最令人擔憂的是,如今美台雙方的勾連及其對大陸的挑釁行動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仍在不斷增多。從維護台海和平著眼,當前的可行之策是先抓住主要矛盾降低對抗烈度,再逐步創造條件化解直至最終解除危機。

  當下,美國對華戰略遏制不斷加劇,使美、陸、台三邊關係更加複雜多變,也使台海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有鑒於此,兩岸應該攜手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防止不測發生。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其一,兩岸應各自做好內部的輿論引導。特別指出兩點:一是兩岸新聞媒體要擔負其輿論引導的積極責任,發揮正向的積極引導作用,不要熱炒對兩岸關係發展不利的負面言論,互相展現出相向而行的情懷與姿態;二是要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輿論引導作用。專家學者與一般民眾不同,對台海局勢的認識和判斷相對客觀而深入,故應擔負起引導輿論走向的任務,引導各方民眾正確認識台海緊張局勢的現狀和風險。大陸學者應發揮安撫大陸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和主張“武統”情緒的作用,台灣學者應發揮抑制島內的民粹主義情緒和“台獨”冒進情緒的作用。若一味縱容民眾的極端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情緒發酵,迎合甚至故意煽動兩岸對立的觀點,不僅會讓民意更加對抗,也容易使兩岸官方因被民意裹挾而做出非理性判斷。

  其二,兩岸應共同防範“台獨”將兩岸人民帶入災難深淵。當下台海緊張局勢的根本肇因是“台獨”問題,而反“台獨”不僅僅是大陸單方面的任務,也應該是台灣方面的政治關切,因為一旦蔡英文當局踩踏大陸的政治紅線,大陸必將升級制裁甚至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屆時首當其衝受到牽連傷害的還是台灣民眾。雖然目前台海緊張局勢已處於軍事衝突的邊緣,但“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兩岸有責任攜手努力,共同反對“台獨”冒進、規避軍事衝突風險。奉勸台灣方面不要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犧牲品。

  其三,兩岸雙方要在僵局之下保持適度溝通和對話。目前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全部中斷,民間交流管道大幅收窄,兩岸專家學者僅有的網絡視頻會議因交流場域的局限而難以收到實質性效果。在這種情勢下,彼此誤判的概率隨之增大。為此,兩岸之間需要在僵局之下保持一定的溝通管道。從理性選擇層面看,兩岸雙方都不希望在台海地區爆發軍事衝突,一旦出現軍事衝突,對兩岸人民都是一場深重的災難。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符合雙方的切身利益,也是廣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這是兩岸攜手管控台海危機的民意基礎。兩岸應主動肩負起管控危機的使命與社會責任,為恢復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貢獻一份綿力。目前,兩岸化危為機的條件雖不具備,但可以通過共同努力,積極創造條件,為將來化危為機作應有準備。

  其四,管控危機需要兩岸公權力部門的默契和配合。僅僅依靠兩岸民間力量來管控台海危機是遠遠不夠的。在當前背景下,儘管兩岸官方很難公開地合作與攜手管控,但只要存在某些默契與配合,也是向前邁出了積極的一步,舍此則無法實現危機管控。雙方只有在相互溝通和合作過程中才能真正增進互信,進而防範危機發生。為此,呼籲民進黨當局放棄“台獨”,回歸一中;即使回歸一中暫時存有困難,也必須先放棄“台獨”,至少先停止“台獨”活動,以示向大陸釋放誠意。

  誠然,在目前兩岸對抗情勢下,期盼兩岸通過以上合作來管控台海危機,其難度可想而知。從現實層面看,雖然兩岸之間存有政治分歧和對抗,但管控危機的民意基礎和利益訴求一直存在。雙方領導人曾在對岸發生事故或災害時致意問候,表明雙方都不希望看到台海局勢走向危機境地,這在事實上就為兩岸通過某種方式達成默契、共同管控危機提供了可能。萬事開頭難,但終歸要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