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 星期三
 

張介嶺:日本新首相接班河野太郎人氣最高

2021-09-20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53.jpg

 

9月3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自民黨黨內會議上宣佈不參加即將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原先是打算參選的,但同時應對選舉和新冠疫情需大量精力,故決定專心考慮新冠疫情對策。

菅義偉的總裁任期將於9月30日結束,其退出意味著放棄了尋求首相連任。對此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深表「遺憾」,但贊許菅義偉「這個決定是為了自民黨,進而是為了日本着想」。

安倍之言顯示,菅義偉內閣上任不滿一年已漸失民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冠疫情緊要關頭拖泥帶水、應對遲緩,激起民怨。去年7月,為了扭轉旅遊業頹勢,刺激經濟復甦,日本政府推出了旅遊補貼計畫,規定國內旅遊最高可獲得50%的補助。

然而,隨着新一波疫情爆發,愈老愈多的人開始批評旅遊帶來的人口流動導致疫情加劇。毋庸諱言,要在經濟增長和控制疫情之間取得平衡談何容易,補貼旅遊很可能事與願違,弊大於利。面對疫情擴散壓力,菅義偉只得忍痛暫停這一計畫。

第二,新冠疫苗因監管瓶頸採購緩慢,一度出現一劑難求的窘境。儘管輝瑞疫苗已在美國進行了大規模試驗,但為了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在國內重新進行臨床試驗,這一過程耗時費力,延誤了疫苗的接種速度。加之,不少人擔心疫苗有副作用遲遲不肯接種,以致7月23日奧運會開幕時,日本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接種了疫苗,在七國集團中排名最後。

第三,堅持舉辦夏季奧運會招致被動。其實,逾半數日本民眾是反對冒著疫情風險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早在5月26日,作為東京奧運會官方合作夥伴《朝日新聞》就發表社論,以新冠大流行給公共安全帶來風險,並給醫療系統造成壓力為由,呼籲菅義偉取消奧運會。儘管東京於7月8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也有不少人建議將奧運會再次延期或者取消,但菅義偉沒有讓步,多次表示將盡全力舉辦一場安全安心的奧運。

菅義偉原本希望借助舉辦奧運會拉升支持率,然而,本屆奧運開幕前一天,日本新增確診病例再次超過5000例。奧運會開幕後,疫情仍不見好轉, 7月28日新增確診病例達9000例,次日沖至10699例,還不時有參賽選手感染的消息。

資料顯示,東京受德爾塔變種病毒感染的病例從七月初的20%飆升至八月初的近90%。隨著醫院超負荷運轉,政府一度宣佈,只有症狀嚴重的COVID-19患者才有資格住院治療,遭到猛烈抨擊。
顯然,東京奧運會不僅未能提升菅義偉的人氣,反而讓他陷入了困境。8月初民調顯示,48%的公眾希望菅義偉在9月份任期結束時辭職,另有18%的人希望他立即辭職。雖然許多日本人喜歡看奧運,但三分之二的國民認為,奧運會是導致疫情迅速反弹的原因。8月末,菅義偉內閣的支持率跌至25.8%。

第四,選舉失利。繼3月千葉市知事選舉失敗後,自民黨在地方選舉中屢敗屢戰,4月份又輸掉了3場議員補缺選舉,7月份東京都議會選舉再遭滑鐵盧。更為致命的是,在8月份菅義偉自家地盤橫濱市長選舉中,自民黨候選人、剛剛辭任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兼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的小此木八郎敗給了立憲民主黨推薦的橫濱市立大學前教授山中竹春。

在日本兩大重要選舉日益臨近之際,這一結果被廣泛解讀為是對菅義偉個人及其領導的政府的否決。更為關鍵的是,橫濱選舉選民投票率明顯上升,從2017年的37%增至49%,這無異於給從低投票率中獲益的自民黨大佬敲響了警鐘。如果在全國更大範圍內投票率增加,尤其是那些可能投反對黨票的無黨派選民的增加,或將嚴重威脅自民黨的議席。

日本眾議院議員本屆任期將於10月21日結束。自民黨議員們擔心,菅義偉的政治領導力及其政策表現會影響選情,弄不好會失去議會的絕對多數。較為年輕的自民黨成員呼籲,除了菅義偉,任何人都可以領導他們參加下一屆眾議院選舉。看來,菅義偉選擇急流勇退,對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的表現會有積極作用。

目前,立憲法民主黨在眾議院僅占113個席位,需要得到包括日本共產黨在內的小黨派的支持才能組建一個少數黨政府。相比之下,自民黨擁有276個席位,而其合作夥伴公明黨另有29個席位。通過替換菅義偉推出新面孔,自民黨期望將席位損失控制在40個以內,確保能够以明顯多數的優勢執政。

9月17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正式發佈公告,按參選提交順序宣佈,現任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前外相岸田文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自民黨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4人為候選人,選舉戰序幕正式拉開。不出意外,自民黨仍將作為最大政黨進行組閣,新當選的總裁理所當然地將成為下一任首相。

不久前,日本共同社對逾千名選民調查顯示,31.9%的人認為河野太郎是下任首相的最佳人選,26.6%支持石破茂,18.8%支持岸田文雄。在近日日經亞洲民調中,河野太郎也以微弱優勢成為自民黨領導人的首選。看來,善用社交媒體、有留美背景的河野太郎勝出的可能性最大。

有分析指,日本面臨着一系列「緩慢燃燒」的危機,包括新冠疫情、皇位繼承制的法律困擾、「女性經濟學」效果平平、國家管理中的數位技術應用問題、日韓關係破裂,等等。無論是社會問題,還是國內政治經濟問題,抑或外交挑戰,日本應對這些危機的能力將是未來幾年對該國決策者和國民的主要考驗。

毋庸置疑,自民黨不管誰入主永田町,都將面臨如何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同時還有黨內新老交替問題。一著不慎,日本政壇恐再度陷入政治“旋轉門”魔咒,2012年安倍上任前七年走出七首相的政治奇觀或將再現。

月初彭博社報導,拜登今年將主辦首次「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線下峰會,討論國防和安全問題、新冠疫苗支持、經濟發展計畫,以及供應鏈和關鍵技術等問題,阿富汗局勢也將列入議程。

毫無疑問,日本新一屆政府將繼續展示對美日同盟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堅定支援,加大軍費投入,與盟友共同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然而,中日一衣帶水,經貿關係十分緊密,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和則多贏,鬥則兩傷。

日本新領導層應該清楚,在中美之間「一邊倒」並不明智。只有妥善處理重大敏感問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在美日同盟和中日友好之間做好平衡,防止中日關係進一步倒退,推動中美日三個最大經濟體構建合作性競爭機制,才符合包括日本在內的各方根本利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以來,日本配合美國限制對華23類半導體設備出口,美日韓在戴維營峰會中搭建三邊軍事同盟框架,中國海空軍也不斷在日本周邊活動,引發中日軍事關係緊張。中國也一直在高度警惕日本在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上扮演何等角色。
    如今,日本核廢水排海又給中日政治和經貿關係帶來新的衝擊,中日合作的基礎不斷受到侵蝕和削弱,對抗或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中日關係的主旋律。

    于澤遠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