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論壇:中日關係的評析與挑戰
(與會專家等在中評社北京記者站會議室合影留念)
8月7日下午,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在中評社北京記者站會議室召開「中日關係現狀評析與挑戰——暨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思想者論壇,邀請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朱中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星宇,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強,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李若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機構與智庫評價研究室主任胡薇與會。本論壇由中評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鍵主持,與會者分別就中美戰略博弈下的中日關係、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對中日關係的衝擊、當下日台關係的動態、《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對當下中日民間交流的啟示等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朱中博從如何認識中美戰略博弈的性質、日本在中美戰略博弈中所扮演的角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對當下的啟示三個方面討論了中美戰略博弈下的中日關係的趨勢。朱中博指出,中美關係的本質應當是互利共贏,「戰略競爭」是美國製造的話語陷阱。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一方面放大了中美分歧和矛盾、阻礙了中美雙方的合作,容易把兩國關係引向零和博弈的「死胡同」,另一方面更是掩蓋了美國對華霸道霸權霸凌及遏制打壓的政策底色。美國是在打着「競爭」的幌子,欺騙和愚弄國際社會,為其對華遏制打壓、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做法找借口。
朱中博表示,日本在中美戰略博弈中的角色有三種:一是扮演「中間橋梁」或「潤滑劑」的建設性角色;二是扮演美國遏華「急先鋒」、同謀和幫凶的破壞性角色;三是扮演「漁人」或「池魚」的投機性角色。綜合當下情況看,日本正游離於第一種角色之外,日益滑向第二種角色。朱中博也談到,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重溫兩國老一輩政治家的初心,對中日關係保持和平友好的大方向更顯重要。他指出,反對霸權主義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核心,「互不干涉內政」則對指導當下的中日關係發展仍然有着很強的意義,而中日分別作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經濟體,需共同抵制個別國家推動世界分裂對抗的消極和危險的動向,推動兩國務實合作邁向新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星宇從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和中國的應對策略兩個方面進行了發言。王星宇指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將會成為一個長期性的問題,它將在三個層面上影響中日關係:一是會制約中日兩國遵守四個綱領性文件和一系列共識在中日關係發展進程中的作用與意義,阻礙「元首」外交引領作用在中日關係發展過程中的發揮。二是會影響「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的基本進程。三是將一定程度上動搖中日關係發展的「壓艙石」——中日經貿合作與中日兩國人文交流。
王星宇說,就中日關係而言,中日兩國間有共同努力解決中日關係發展制約因素的成功經驗與關鍵性舉措,為推進「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穩定的中日關係盡量規避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從如下三個層面展開:首先,把握海洋治理理念的基本原則,加強彼此對人類合作共生的認知。其次,中日兩國應對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進行實質性磋商並形成機制是可行的路徑。第三,在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合理、有效的發揮輿論媒體的作用。就核污染水排海問題構建良好的「民意表達」、「語意傳達」、「協調合作」的輿論交流氛圍與輿論監督機制。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強從日本對台政策以及與台灣關係現狀兩方面解讀當下的日台動態。王強指出,日本對台政策可從戰略、安全和經濟三個層面上進行觀察:一是在戰略層面上「遠交近攻」,日本借打「台灣牌」推動戰略轉型。二是在安全層面上,日本對台灣問題「指手畫腳」,炮製介入台海理由。三是在經濟領域上,日本泛化安全概念以「經濟安保」強化台日勾連。王強也指出,民進黨當局奉行「媚日政策」企圖「倚日抗陸」,單方面破壞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使兩岸關係面臨着日趨複雜的局面。
王強說,台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不容絲毫含糊動搖,更不容任何挑釁越線。日本借「台灣有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挑動區域安全形勢,給民進黨當局加緊「附日」提供可乘之機,暴露出「精於小利而昧於大勢」的投機心態。只會給「台獨」分子發出錯誤信號,加深台海安全的複雜程度,增加日本自身的安全風險。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李若愚從歷史學的視角切入中日民間交流。李若愚指出,歷史是螺旋式發展的,如果只截取中日關係發展史中的一個斷片,很有可能看到的是倒退,但如果放眼全體,就會發現這種倒退是前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日關係在後冷戰時代重新定位的過程中,已經經歷過兩個政冷期,之後又出現過兩個回暖期。中日雙方現在又處於一個全新的政冷期中,我們需要經過不斷的磨合,探索出一種解決方法把中日關係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
李若愚在講話中強調要推進中日民間外交,主要有兩點意義:第一,為政府外交整備環境,保障國家關係出現緩和機會時不要被極端民族主義的聲音裹挾。第二,通過加深瞭解以避免誤判。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之際,回顧中日關係不難發現民間外交長期是中日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間交流的成果需要兩國政府共同來維護,一個巴掌拍不響,衹有當更多的中國民眾也感受到日方為推進民間外交所做的實績,民間外交的渠道才能暢通下去。
本場思想者論壇更多精彩內容將陸續在中評網和《中國評論》月刊刊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