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須理智告別黃色經濟圈
中秋節前夕,有「黃店」疑在網上販賣暗藏「黑暴」抗爭標語和圖像包裝的月餅,並須顧客在指定地方鬼祟取貨,這些不明來歷月餅的衛生和成份存疑,相信這類月餅在未有取得食品工場或食肆牌照的地方加工生產和包裝,購買和食用均要提心吊膽,支持「黃色經濟圈」就是貼錢買難受。
所謂「黃色經濟圈」,其實就是哄騙個別陣營支持者一面倒在指定店舖和食肆消費的把戲,目的是分化社會;「黃色經濟圈」這種極端市場推廣策略,只著重販賣極端「抗爭」概念,貨品服務的質素和獨特性反而是次要,與現實經濟供求脫軌;反正把「黃色經濟圈」成為「廣告」,便有大量免費宣傳,更何況,即使貨品賣相平平,服務馬馬虎虎,標榜「黃色」也不乏捧場客,這樣的政治標籤違反了香港的自由經濟,以立場理念區分,騎劫個別消費者,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商品質量,與已知的商業原則背道而馳。
步進某「黃店」食肆,猶如進入了萬聖節主題佈置的「恐怖屋」,裝潢又黃又黑,又虛構「死人」訊息,又要說暗號,貼滿仿如「訃告」的「連儂紙條」,彌漫不祥氣氛,侍應服務態度如行屍走肉,食物賣相更極像萬聖節的腐肉和「驚嚇」噱頭,這種經歷不是人人都樂意接受。
「黃店」食物發黃發黑,標榜「同聲同氣」,對製作食物的要求和水準不高,重點放錯了,其實只是借「黃店」標籤來混水摸魚。「黃店」打正旗號販賣「故事」,誤導市民和遊客,坐下都不能吃頓安樂茶飯,光顧「黃店」的食客是在懲罰自己。
購物消費和光顧食肆,花錢選擇,本來應該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在「黃色經濟圈」的籠罩下,消費變成非我即敵的矛盾和無奈,把快樂購物與仇恨綑綁起來,花錢不順意,從「黃店」所購回來的商品更是物非所值,或將貨就價,投訴無門,有冤無路訴,在「黃色經濟圈」消費成了「受難」,又何苦呢?
消費圈不應再以立場理念來區分,應以顧客自主選擇和供求自行調節,汰弱留強,難道「黃店」的競爭力真是那麼不堪一擊?只剩下賣「黃」賣慘嗎?「黃色經濟圈」已動搖香港的自由經濟,威脅香港的購物天堂名聲和美食天堂美譽,對外地和內地遊客而言,更是避之則吉,「黃色經濟圈」變相打擊了香港的旅遊業、飲食業和零售業。香港市民應回復理智,果斷與「黑暴」抗爭割蓆,消費應隨心所慾,以產品服務作競爭,消費者應憑口碑、質量、價格和方便程度來選擇心頭好,告別「黃色經濟圈」,才是真正愛護香港,助力香港特區在後疫情時期全面復甦,重振市場,振興經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