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第二支管治力量 鞭策港府糾編
繼去年國慶「牛刀小試」探望老人家和劏房戶,今年國慶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再度「落區」,看望漁民、社區長者、創業青年,慰問「籠屋」住戶,涉及的民生範疇更廣。中聯辦此次大規模的「訪貧問苦」,至少有兩重意義:第一,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公開鞭策特區政府必須解決住房等重大民生問題。第二,中聯辦作為中央駐港機構,在新時代之下將堂堂正正扮演「第二支管治力量」的角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群眾路線是中共的指導思想,也是奪取政權以及鞏固政權的法寶。過去,中聯辦雖然在港也聯繫社會各界,但較少公開直面底層,因此被外界視為只與權貴杯觥交錯。
這其實也有「苦衷」。回歸之初,基於「不干預」的原則,中聯辦幾乎是隱形,深居簡出。即使後來形勢變化,西環日趨活躍,但亦基於尊重特區政府,不公開走入基層,免得引發「干政」的聯想。平心而論,過去西環也有搞這類活動,只是較少,2017年,時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曾經探訪慈善社企,到訪深水埗「明哥」的餐館。
其次,內地與香港過去生活水準差距甚遠。香港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但早就是富裕社會,內地即使在八年前還有近億貧困人口。換言之,香港過去的窮人再窮,也比內地很多人富,有的甚至可以到內地討年輕漂亮老婆,中聯辦在港搞訪貧問苦有點搞笑。
修例風暴爆發,北京意識到這固然與外來勢力介入、政治矛盾有關,但如果不是自由放任資本主義體制發揮到極致,貧富懸殊加劇,竟然不止有劏房,還有環境更為惡劣的「籠屋」,就不會有暴亂的土壤。
中央領導人從韓正到夏寶龍,都公開表示必須加大力度解決住房問題。駱惠寧此次慰問「籠屋」住戶,除了表達中央的關心,更公開指出:「要解決住房問題,必須涉及到土地呀、規劃呀、投入呀那些具體問題,但是說到底呀,這個起決定性作用是甚麼呢,它還是一個發展為了誰的問題,那這就牢固地說明『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這個理念,那麼具體的問題也都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共的執政理念。實踐證明,中共正是藉此理念消滅絕對貧困,有效抗疫保護民眾生命,才能獲得絕大多數國人的擁護,也才能抵擋美國的圍剿。
駱惠寧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不僅適用於社會主義內地,也同樣適用於資本主義香港。這等於是要求特區政府大力糾偏,擺脫「積極不干預主義」,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敢於觸動既得利益集團,有效破解住房、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唯有如此,香港才能長治久安。
駱惠寧落區還強調,「只有廣大市民的生活好了,幸福感強了,香港才算發展得好!」這也是告誡特區政府,施政必須讓市民「有感」,必須辦幾件讓市民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不能靠糊弄,弄一堆數字,「講咗當做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駱惠寧,陳冬等多名副主任以及中聯辦幹部也陸續深入基層社區,展開「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活動。中聯辦官網還強調,這樣的活動以後還會常態化。
經歷撥亂反正,中聯辦作為「第二支管治力量」的地位明確,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理直氣壯,光明正大。作為中央政府駐港的最高機構,不僅要「瞭解市民生活,傾聽市民心聲,以更密切聯繫香港社會各界、更主動服務香港市民」(中聯辦官網),同時也要代表中央政府監督特區政府施政,下指導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