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馬識途:美國核潛艇南海出事,中國漁民立功了?

2021-10-09
 
AAA

 3.jpg

最近雲集多國艦隊的南海果然出事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0月7日發表聲明稱,當地時間10月2日,美國海軍「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潛航時與不明物體相撞,造成艇上11名水手受傷,其中兩人傷勢較重被列為中度。該聲明還表示,該核潛艇仍然處於「安全穩定的狀態」,核動力裝置沒有受到影響,潛艇其餘部分的損壞程度正在評估中,美國海軍將對該事件展開調查。
儘管美國海軍這份聲明沒有透露關於碰撞的更多細節,但隨後匿名美國海軍官員稱,這次碰撞事故發生在南海。這個消息立即引起外界的廣泛猜測——當前美英多國海軍艦艇正在南海舉行大規模演習,美國核潛艇在這個敏感時間和地點出事,是否與中國有關?會不會是與中國核潛艇發生水下衝突?

或許也是擔心外界解讀過頭,美國海軍官員很快確認與「康涅狄格」號發生碰撞的「肯定不是另一艘潛艇,它可能是一艘沉船、一個沉沒的集裝箱或其他未標明的物體。」

這次相當罕見的水下事故自然引起了老司機的興趣。儘管美國官方披露的有效信息很少,但一切都在細節中嘛。

首先的問題是,這艘美國核潛艇傷得有多重?
根據美國海軍協會的報道,「康涅狄格」號自2日發生碰撞事故以來一直以水面航行狀態駛向關島,預計8日左右抵達。

作為美國海軍當前水下作戰能力最強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康涅狄格」號的行蹤一向高度保密,除非它停泊進港或主動發佈照片,否則外界罕有知道它的具體位置。顯然,若非迫不得已,「康涅狄格」號不會長時間以水面航行這樣的方式暴露在外界。

另一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是,「康涅狄格」號的水下碰撞事故發生在2日,美國海軍卻一直等到7日才發佈相關消息。這也難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批評說,「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隱瞞事故詳情,缺乏透明度,不負責任。」

趙立堅的說法並非雞蛋裡挑骨頭。冷戰期間,美蘇核潛艇多次發生相撞事故,但美國海軍官方罕有主動承認。例如1970年美國「隆頭魚」號核潛艇與蘇聯核潛艇發生碰撞事故後,前者就是採用水下潛航的方式秘密返回基地,並在船塢中掩蓋碰撞受損部位防止外界獲知。
而最近在發生碰撞事故後還能「享受」水面返航待遇的,就要數2005年撞上海底山脈的美國「舊金山」號核潛艇了——當時該艇艇艏幾乎整體撞碎,不得不緊急上浮並在其他艦艇的護衛下返回關島基地。

老司機猜測,「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很可能在這次撞擊事故中受損不輕,甚至出現相對嚴重的漏水事故,使其已經無法繼續水下航行。美國海軍開始時試圖隱瞞,但最終發現它無法下潛隱藏行蹤,才被迫公開碰撞事故。

但這就引來第二個問題:到底「康涅狄格」號在水下遭遇了什麼?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是冷戰末期美軍為大洋深海環境而研製的,耐壓殼體採用HY-100/HY-130高張力鋼板組合建造,最大潛深超過600米。這也意味着「康涅狄格」號比「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更為堅固,想讓這樣一艘水下排水量超過9000噸的龐然大物在撞擊中吃虧,可不是容易的事。

還是以之前的潛艇碰撞事故為例。2001年美國「洛杉磯」級「格林維爾」號攻擊核潛艇從120米的水下演練緊急上浮,結果撞沉700噸級的日本拖網漁船「愛媛」號,造成船上9人失蹤,而美國核潛艇卻毫髮無損。

根據美國海軍的記錄,核潛艇在緊急上浮衝出水面的速度通常可以達到每小時20-30英里,相當於18-26節。也就是說,即便以這樣的高速撞到700噸級的物體,「康涅狄格」號通常也不會受到什麼嚴重損害。

顯然,「康涅狄格」號撞上的是一個質量和相對速度都相當可觀的大傢伙。

這下就可以用上排除法了。在所有可能與潛艇發生碰撞的水下物體中,鯨魚等大型海洋生物、現役無人潛航器等質量不夠的物體都不符合要求,那麼就剩下他國潛艇(包括核潛艇)和——海底。

那麼,有可能是「康涅狄格」號與其他國家的潛艇(比如中國核潛艇)在水下追逐中發生嚴重碰撞嗎?

老司機注意到另一個細節。「康涅狄格」號出現11名傷員,這在水下撞擊事故中相當罕見。1992年和1993年,美俄核潛艇接連在科拉半島附近海域發生碰撞事故,其中美國「巴吞魯日」號攻擊核潛艇甚至在碰撞中嚴重受損,事後不得不提前退役。但即便發生如此嚴重的碰撞事故,美方也沒有提及其中的人員受傷情況。在前面提到的「格林維爾」號撞沉日本漁船事故中,美國核潛艇內還搭載有多名未經訓練的民間人士,但他們也無一受傷。

事實上,在美俄潛艇的相互追逐的過程中,雙方速度都不會太快,幾次碰撞事故中的相對速度約在16-18節。而且潛艇內部通常在可能發生危險碰撞之前會發出碰撞警告,在做好預先防護的情況下,只要不是碰撞情況不算太嚴重,一般不會出現大規模傷亡情況。

如果沒有預先警報,那結果就不一樣了——2005年 「舊金山」號就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撞上海底山脈,結果造成1名水兵死亡,至少23名水兵受傷。

看看,和這次的情況是不是很類似?
美國海軍官員透露的信息也從側面提供了證明——與「康涅狄格」號發生碰撞的「可能是一艘沉船或沉沒的集裝箱」。這說明當時這艘核潛艇距離海底非常近,才有可能被海底的沉船撞上。

但通常潛艇在靠近海底航行時不會採用高速航行,為什麼「康涅狄格」號會犯這個錯誤呢?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為保持隱蔽,通常只是藉助被動聲吶收集周圍情況,對於安靜的靜止目標感知能力有限,水下航行時主要依靠預先繪製的海底地形圖,只有在部分複雜地形才會可能臨時啟動高頻近距離主動聲吶對海底地形進行探測,以進行避障機動。

關鍵就在這裡了。如果潛艇使用的海圖不準,或者因為地殼運動出現新的海底火山而潛艇又不知道,麻煩就大了。例如前面提到的「舊金山」號核潛艇發生海底撞山事故後,美國國防部事後調查發現,該潛艇使用的海圖是1989年版的舊航海圖,該圖顯示在距離事發地點大約5公里範圍內「沒有任何潛在的危險物」。

「康涅狄格」號會不會也是碰上類似的海圖不準或過時的情況,比如在地圖顯示安全的地方高速航行,其實卻已經靠近危險的海底,最終撞上了海底?老司機不得而知。但這事至少說明,為什麼美方會屢次為「中國漁船干擾美國海洋測量船在南海的活動」而大發雷霆——美國海洋測量船在南海的水文勘測受影響,就無法為美國核潛艇繪製精確的海底地形圖,進而讓美國核潛艇在南海的行動受到限制。

看看,這背後也有中國漁民的功勞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樞密院十號》
 

 

延伸閱讀
  • 仁愛礁事件是中美、東南亞在南海問題上的結構性爆發點,是美國印太戰略與中國亞太命運共同體構建之間的一個系統性爆發點。圍繞仁愛礁事件的多方危機如果管控不利,將打破南海地區長期形成的和平發展局面,成為美國印太秩序聯動式推進的轉折點。

    翟崑  2023-09-05